【人文●道教四大天師】 「天師」之號始稱張道陵,最早見於《晉書·郝超傳》:「愔事天師道,而超奉佛。」
即稱張陵之道為天師道。
雖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師之號,但後世仍稱天師,一直沿至今日。
之後道教除尊稱張道陵為張天師外,加上許天師許遜、薩天師薩守堅、葛天師葛玄,合稱為「四大天師」。
張道陵,本名張陵,字輔漢,號天師,傳其為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沛國(今江蘇豐縣)人,於建武十年(西元34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生。
東漢末年創立五斗米道,後被道教奉為創教者,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
卒於永壽二年(西元156年),享壽122歲。
此後,張陵的子孫世襲天師道法,歷代皆受朝廷封號,唐天寶六年(西元747年)冊封天師為「太師」,唐僖宗封天師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
宋理宗冊封天師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
元成宗加封天師為「正一衝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
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改封天師為「真人」。
許遜,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稱「許真君」,為晉代道士。
許遜生於吳赤烏二年(西元239年)農曆正月廿八日。
弱冠之年,其事師大洞真君吳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歷律、五行、讖緯之書,更喜神仙修煉之事。
晉太康元年(西元280年),許遜時年四十二歲,拜為蜀地旌陽縣令,受百姓尊稱為「許旌陽」。
後來晉室紛亂,許遜棄官求道。
東晉寧康二年(西元374年)許遜卒於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之後鄉人與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西元1112年)因許遜於徽宗皇帝夢中顯靈,為其療疾,徽宗將其祠升觀為宮,賜額為「玉隆萬壽宮」,並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
南宋紹興年間,相傳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救戰亂,因得許遜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等。
元朝時,道士劉玉用「淨明」作為教派名稱,主要經典為《淨明忠教全書》,並奉許遜為教祖,創立「淨明忠孝道」。
薩守堅,號全陽子,又稱薩真人,崇恩真君,相傳為宋代著名道士,一說為蜀西河(今四川崇寧縣西)人,一說南華(今廣東曲江縣)人。
薩守堅少時本從醫,後棄醫從道,師從於第三十代天師虛靜先生、林靈素及王恃宸。
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傳》卷八、《歷代神仙通鑒》卷二十記載,虛靜先生傳其咒棗秘術,王侍宸傳其雷法,林靈素傳其寶扇一把。
薩守堅學成秘法後,用咒棗術濟貧拔苦,用雷法鏟奸除害,用寶扇為民報冤。
於是道法大顯,聞名遐邇。
後被稱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為「天樞領位真人」。
相傳薩守堅收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為徒,並傳其符箓秘訣。
然而在民間王靈官的名聲卻遠比其師響亮。
葛玄,字孝先,丹陽句容(今江蘇句窖市)人。
相傳為三國時的方士,據《抱朴子》記載,曾經師從左慈學道,修煉道術,受《九鼎丹經》、《太清丹經》、《金液丹經》等,並受諸秘訣,後以之俱傳鄭隱。
道教尊其為「葛仙公」,又稱「太極左仙公」。
梁陶景《真靈位業圖》將其列為第三層。
宋崇寧三年(西元1104年)封為「沖應真人」,淳佑三年(西元1243年)封為「沖應孚真君」。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