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霞海城隍廟】 大稻埕地區主祀霞海城隍的廟宇。
位於臺北市迪化街。
清道光年間,一百多位福建同安下店鄉海邊厝五鄉庄居民渡海來臺,奉載霞海城隍金身同行。
來臺初期,陳金絨將霞海城隍安置於艋舺的八甲庄(今臺北市廣州街老松國小附近),用其店鋪當作祠廟。
1853年(咸豐3年),晉江、惠安、南安三縣人與同安人發生械鬥,八甲庄被毀。
同安人擁神像逃到大稻埕。
陳金絨及陳建成等人向信眾募得緣金約一千圓,於1858年(咸豐8年)著手興建廟宇,1859年落成,廟貌為純閩南式風格的一進建築。
2005年臺北市政府拆除違建,重修廟宇、廟埕而形成現在的規模。
雖然占地只有50.3坪,不如艋舺龍山寺之規模,然而信徒之眾、香火之盛卻冠於臺北各廟。
每年農曆5月13日「大稻埕迎城隍」是日治時期全臺的大事,火車為此加開班車,更有臺灣歌謠〈臺北迎城隍〉來形容是日的活動。
大稻埕從1870年代開始,茶葉外銷英國、美國,從1876年起開始出超,數額逐年增加,1894年即達420多萬海關兩,形成貿易致富與繁榮。
1879年(光緒5年)起,大稻埕的商人連年舉行廟會酬神。
日治時期,商人更藉每年霞海城隍誕辰的祭祀治動,邀請全臺各地的批發商、零售商前來看戲,臺閣雜劇之盛為全臺第一。
時下的霞海城隍廟發展出「牽紅線」活動,起因於1971年有信眾祈求成家立業,願望達成後,於是供奉一尊「月下老人像」在廟中,相傳很靈驗,求拜者日眾。
首次求月老牽紅線者要準備香、金紙和貢品一份,向城隍爺和月老祀禱時報上姓名、出生年月日、地址,無對象者說明所希望的對象與條件,有對象者可請城隍和月老加持與祝福。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