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香山天后宮】 位於新竹縣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5段420巷191號的香山天后宮,由於香山港發跡甚早,清代即是台灣與大陸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故香山天后宮得與基隆、台南的天后宮並列為三大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
【廟宇沿革】據傳香山天后宮緣起於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直至乾隆三十五(西元1770年)才得以興建天后宮。
後於道光五年(西元1875年)重建,又清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由秀才林秀春、蔡福益等地方信士倡議集資重建,開台進士鄭用錫的後裔捐資頗多,而現今廟內所懸掛的「靈昭海國」的匾額,就是當時新竹北門的郊戶金長和在廟宇落成時所捐獻的。
由於傳統的木造建築因年久而容易腐朽,因此於民國十一年(大正11年、西元1922年)進行整修,後至民國三十五年天后宮遷於現址重建迄今。
【祀神傳說】天上聖母媽祖娘娘,又稱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
相傳媽祖姓林俗名默娘,出生於宋朝的福建省興化郡莆田縣湄洲島,由於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喚名默娘。
自北宋開始被神格化,被稱為媽祖並受人建廟膜拜。
而由於早期先民從唐山渡海來台,為祈求平安,於是奉請媽祖分靈隨行,來台後定居,媽祖分靈也落地生根,從海上的守護神轉為地方的守護神,成為目前台灣廟宇所奉祀最多的神明之一。
【特色】香山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脅侍千里眼和順風耳,由於媽祖是女神,所以有媽祖的地方,門神就會出現宮女,手拿仙桃,代表「長壽」,手持茶壺,代表「晉福」。
天后宮雖然沒有金碧輝煌的外表,卻流露著一股古色古香的氣息,其特殊石頭牆建築和八角紅地磚、青石柱,皆具有文化古蹟的歷史價值,曾被列為二級古蹟保護,但因地磚年久破損,經前管理人將地磚改鋪磨石地,因而喪失二級古蹟資格,而由於天后宮仍保有許多重要文物,如石製香爐,及以金紙製成的軟身媽祖神像等等,仍有其特殊歷史地位,現在被登錄為新竹市的歷史建築。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