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1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咸安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7:5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2 20:23 編輯

史學●咸安宮

 

咸安宮為大城鄉主要信仰中心,位於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中平路56號,主祀保生大帝,附祀張府天師、池府千歲,後殿為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文昌帝君、魁星爺、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等神祇。

 

咸安宮的主祀神明保生大帝相傳為乾隆年間大城鄉先民吳氏從泉州府同安縣攜眷渡海至大城厝庄奉祀,原本僅在家中供奉,康熙13年(1674)乃將保生大帝聖駕移於新建的士埆廟安座,並供民眾膜拜。

 

後因保生大帝造福消災,功績顯著,使村民得以安居樂業。

 

於是在道光元年(1821)大城市街形成時,居民始建廟宇,並命廟名為「咸安宮」。

 

咸安宮初建規模較小,到了日治時期廟宇已經有百餘年歷史,因為歷經風雨侵襲,年久失修,所以村民共同商議改建,並向日本政府申請重修許可。

 

昭和3年(1928)由信士吳萬益擔任董事,在地方仕紳募資下於同年底興工重建。

 

建廟期間所需的杉木、石材等都是來自泉州,歷時二年多的工程終於在昭和5年(1930)全部竣工,完成廟宇的重修。

 

至於重修經費,除了一部份由福德爺的財產支出外,其餘多由信士捐資興建,總計興建費用達到壹萬玖千餘元。

 

迄今,主體建築仍保存昭和5年(1930)重修時的建築風貌,目前廟中仍可見改建當時之相關碑記,惟三川殿的屋頂曾於民國61年時進行重修。

 

雖是如此,廟內於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石柱及木構件等仍可見其繁複及細緻,並有「咸安宮改築記」及「改築咸安宮捐題碑記」等重要石碑。

 

再加上咸安宮為大城地區重要廟宇建築,故於民國97年4月11日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咸安宮改築記」碑文內容:嘗思國有神社而國運藉以興隆,民有神宮而鄉民賴以保障。

 

我大城庄民祖先自前清乾隆年間由泉郡銀邑攜眷渡台,開拓斯土,曾恭請白礁鄉保生大帝香火來家奉祀,造福消災、功績顯著,故村民得以安居樂業,人口日臻繁盛。

 

於道光元年開設市街,始建庙宇,標其額曰「咸安宮」,崇祀保生大帝,附祀福德正神,俾閤村人民朔望焚香、朝夕頂禮。

 

凡有指示必奏奇功,保護庄民嚴防外患,遠近周知;

 

且遐邇人民多有造庙參拜者,可知大帝神靈感應無遠弗屆。

 

然當時初創,規模狹小;

 

迄今百有餘年,歷風雨之漂搖、值滄桑之變幻,潮見宇頹棟摧。

 

爰集村民共商改築,乃滿場一致贊成。

 

於是申請宮廳許可募捐,幸諸信士踴躍樂輸。

 

于昭和叁年興工,翌年竣事,計開工料費壹万九千餘金;

 

由福德爺財產一部支出,其餘悉係諸信士樂捐。

 

從此庙貌巍峨、煥新一新,既克壯其觀瞻,自馨香而不替,而庄民之受庇亦咸慶其靡瀝。

 

諆撰數語,以誌不忘云爾。

 

昭和己巳年梅月吉旦,大城吳萬益、台中主竹修參撰。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41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4 16:39 , Processed in 0.08495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