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張振萬】 張達京所立之墾號。
張達京,諱振萬,號東齋,廣東潮州府大埔縣人。
從小習武並略知漢醫。
1711年(康熙50年)至漳州經商,不久渡臺,先至南部,再北上至臺中盆地發展。
據稱,適逢岸裡社流行疫癘,張達京施藥協助除疫,頗受族人尊敬,娶6社族女為妻,故有「番仔駙馬」之稱。
岸裡社在清初效命官府,1709年歸化,為最重要的義番。
1715年,阿穆出任岸裡社總土官,1725年﹙雍正3年﹚,張達京擔任首任岸裡五社(岸裡、樸仔離、阿里史、掃捒、烏牛欄)總通事。
1731年大甲社叛清,張達京聯合岸裡社土官潘敦仔率社民平亂。
1734年又率沙里興生番199人歸化。
10月,率族人22人至福州叩祝雍正聖壽,賜七品官,賞「御衣」一件。
臺中盆地土地肥沃,唯缺乏水利,張達京因此勸使潘敦仔合作開墾,據稱是採取「割地換水」方式。
1732年,創設張振萬墾號,返鄉邀集親人與村民來臺協助開拓,與陳周文等組成六館業戶,與岸裡社立約開墾。
1733年,引大甲溪水,開鑿貓霧拺圳(即日後之葫蘆墩圳),灌溉大臺中盆地之西北部,數千甲荒埔變良田,張達京因而成為中部巨富望族,後代名人輩出。
1758年(乾隆23年),因私墾界外被革除通事職回鄉。
後人在社口(今神岡鄉(註1))萬興宮設張達京的長生祿位供奉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