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林久遠】 (1854年,台灣台北~1900年,台灣台北)又名林久、林阿九。
三角湧(今三峽)人士,祖籍泉州安溪。
1895年乙未戰爭中,組織民間武力抵抗進犯日軍,惟因武力懸殊宣告失敗。
1900年再起事時,遭日軍逮捕殉難。
祖籍中國福建泉州府安溪縣駟嶺鄉,出生於淡水廳(新竹以北)海山堡三角湧一帶的隆恩埔桃仔腳莊,該庄本就林氏世族所聚居,林久遠亦世居此。
年輕除研習漢文詩書外,也兼習武術,成為當地領袖人物。
1895年,日清簽訂馬關條約,戰敗國清朝為平息戰禍,將台澎割讓予日本明治政府。
定約後,日軍派三萬餘名;
隸屬近衛師團、第二軍團聯軍的兵力執行「接收台灣」任務;
惟此任務遭到台灣民眾奮力抵抗。
在抗日武力中,除了維持短暫的台灣民主國正規軍隊外,反日力量仍屬民間為主。
其中,林氏家族所在的三角湧,亦為抗日重要據點之一。
為了消滅三角湧抗日勢力,1895年7月10日,日軍近衛師團所屬山根信成少將率領軍隊,從大嵙崁溪兩岸(約今大溪)進攻。
該軍預計三日內剷平三角湧抗日勢力,並通聯龍潭坡。
12日,日軍步兵第三聯隊第二大隊第六中隊特務曹長櫻井茂夫率領水路運送隊共35名,落單夜泊三角湧隆恩埔。
翌日清晨五點,林久遠及其兄長林深淵及林金井召集三角湧鄉民約千人(日方史載稱兩百餘人),攻擊該水路運糧船隊。
其中,日軍幾乎全軍覆沒,僅4名兵士脫逃。
同日稍後,林久遠又派族人林水亟;
連同大湖許奇、桃澗堡番仔寮王阿火等民兵,再攻龜崙嶺(龜山)、桃仔園(桃園)。
這些兵士利用土地公坑溪谷狹長地形,進行袋形戰術圍擊。
這次戰役,連同稍前的攻擊運糧船行動、造成了整乙未戰爭,日軍最大傷亡。
為了報復,日軍隨即增派重兵集結大溪,並於7月19日,猛攻三角湧街。
因兵力懸殊,林久遠轉打游擊戰。
為了搜捕他,日軍甚至於7月23日於三角湧實施「無差別掃蕩」,除了殺害鄉民外,也縱火焚莊。
林久遠至此,不得不撤往山區持續反抗。
1897年冬,林久遠內渡中國大陸;
1900年則秘密返臺。
惟在籌畫下波抗日行動時,遭到日警探悉圍捕。
在經過簡單審訊後,林久遠被裝在木匣製作的囚車中,押赴台北受審。
在運囚過程中,林久遠因窒息死亡,年47。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2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