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7:36 編輯
【史學●鄉土志】
日治時期以街、庄為範圍而編纂的地方志。
概指現今地方志中之鄉、鎮、村、里志。
日治初期為籠絡臺灣人心,並瞭解風土民情以便治理,而有地方首長聘請士紳設局修志。
初期之方志以縣廳志為主,也有縣廳層級以下的志書,如《苑裡志》、《樹杞林志》,其體例與架構大致仿照清代編纂之《淡水廳志》,分別有圖、志、表、傳、考、文徵、志餘等綱目,並於篇中附以評論,有如中國正史體例;
史事紀年用清代年號、以漢文書寫,是傳承清代臺灣方志之代表。
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調整行政區劃為州廳、郡市、街庄三級制。
各地方政府為因應地方制度之改革,藉以方便施政參考,紛紛著手展開調查當地人文風俗,並纂修有關地方街庄的志書,包括案內、大觀、記略、要覽、一覽、鄉土、風土、沿革等,其書名雖未稱為街庄志,內容則有街庄志之實,都是由「街庄役場」纂修出版,成書時間都在1926年,可視為官修街庄志之始,《大嘉義》、《新竹街要覽》等即屬此類。
1930年代,各街庄小、公學校為了鄉土教學之需要,動員中小學教師、教育會、文教團體等從事鄉土調查,編寫各種鄉土史讀本、概況等資料,如《豐原鄉土誌》、《南屯鄉土調查》等,總數亦多於官撰者。
各鄉土志之內容詳略不一,惟因此保存相當豐富的鄉土史地資料。
日治時期第一部正式之官修街庄志書,係1932年(昭和7年)由中和庄役場聘請前臺灣總督府翻譯官劉克明纂修出版的《中和庄誌》。
中和庄自1925年以後,每年根據調查資料編印庄勢一覽,其後將庄內之史蹟與現況合併編纂而成庄誌。
體例與綱目跳脫舊式志體,全以街庄行政事務之田野調查與口述訪問資料,分成土地、庄之沿革、開墾、戶口等27章,其體例不但創新,且內容完備詳明,兼收新舊志書之長處,為官修街庄志之範本。
此後成書之《板橋街誌》、《蘆竹庄誌》、《龜山庄全誌》、《大園庄誌》、《三峽庄誌》等,均沿襲該志書之體例綱目。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