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幅】
①[fúㄈㄨˊ]
[『廣韻』方六切,入屋,非。]
1.布帛的寬度。
古制一幅爲二尺二寸。
『禮記·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吳子使更之。”
『漢書·食貨志下』:“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長四丈爲匹。”
2.泛指寬度。
參見“幅隕”、“幅度”。
3.謂使有限度。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
孔穎達疏:“言用正德以爲邊幅,使有度也。”
參見“幅利”。
4.衣裳的緣飾。
『儀禮·喪服』:“凡衰外削幅,裳內削幅。”
賈公彦疏:“云‘衰外削幅’者,謂縫之邊幅向外,‘裳內削幅’者,亦謂縫之邊幅向內。”
『後漢書·公孫述傳』:“不能因隙立功,以會時變,方乃坐飾邊幅,以高深自安。”
李賢注:“邊幅,猶有邊緣,以自矜持。”
『南史·任昉傳』:“<任昉>出爲新安太守,在郡不事邊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
5.指布帛。
『晉書·四夷傳·倭人』:“其男子衣以橫幅,但結束相連,略無縫綴。”
唐孫樵『乞巧對』:“窮侈殫麗,越禮踰制,繡文錦幅,雲綃霧縠,若出鬼力,大蠧婦織。”
宋周煇『淸波別志』卷中:“某之文如野嫗織機,雖能成幅而終非錦繡。”
6.謂織成布帛。
『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大和、祁鮮而西,人不蠶,剖婆羅樹實,狀若絮,紐縷而幅之。”
7.指書信。
宋歐陽修『與吳正獻公』之五:“感激之誠,已具前幅。”
8.指篇幅。
淸李漁『閑情偶寄·頤養·行樂』:“酷夏之可畏,前幅雖露其端,然未盡暑毒之什一也。”
9.覆蓋。
10.量詞。
用於布帛或紙張等。
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武陵武陽縣有石帆山,若數百幅帆。”
唐韓愈『桃源圖』詩:“流水盤迴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
『朱子語類』卷一○七:“然更看得又如隔一幅紙。”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夜擁孤衾三幅布。”
冰心『小橘燈』:“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帘。”
幅②[bīㄅㄧ]
[『廣韻』彼側切,入職,幫。]
斜纏於脛的布帛,自足至膝,似今之綁腿布,古稱行縢。
『詩·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左傳·桓公二年』:“帶、裳、幅、舄。”
唐李賀『黃家洞』詩:“綵布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
宋梅堯臣『寄酬發運許主客』詩:“斜幅纏踍兵吏至,濃金灑紙頷珠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