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塊】
①[kuàiㄎㄨㄞˋ]
[『廣韻』苦對切,去隊,溪。]
[『集韻』苦怪切,去怪,溪。]
亦作“凷”。
亦作“圦”。
亦作“墤”。
“塊”的繁體字。
“魁”的被通假字。
“蕢”的被通假字。
1.土塊。
『國語·晉語四』:“<重耳>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塊以與之。”
韋昭注:“塊,墣也。”
漢桓寬『鹽鐵論·水旱』:“雨不破塊,風不鳴條。”
前蜀貫休『上孫使君』詩:“萬卷似無書,三山如歷塊。”
『紅樓夢』第六四回:“賈珍賈蓉此時爲禮法所拘,不免在靈旁籍草枕塊,恨苦居喪。”
2.成疙瘩或成團的東西。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酢法』:“又以手就甕裏,搦破小塊。”
如:糖塊;
塊煤;
把肉切成塊。
3.特指郁結的心思。
淸李漁『愼鸞交·待旦』:“人笑我忒癡呆,惱的是溫存,怪的是綢繆,反將箇不洽浹的人兒愛。
這疎狂爲甚來?
疎狂爲甚來?
擔愁別有胎,只爲放不下個眞誠塊。”
參見“塊壘”。
4.渾然一體;
整體。
唐柳宗元『佩韋賦』:“邈予生此下都兮,塊天質之慤醇。”
唐羅隱『讒書·二工人語』:“吳之建報恩寺也,塑一神於門,土工與木工互不相可。
木人欲虛其內,窗其外,開通七竅,以應胷藏……土人以爲不可:神尙潔也,通七竅應胷藏,必有塵滓之物點入其中,不若吾立塊而瞪,不通關竅。”
『朱子語類』卷七四:“『易』是一塊,乾坤是在裏面往來底。”
5.安然。
參見“塊然”。
6.孤獨;
孑然。
『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塊兮鞠,當道宿。”
王逸注:“塊,獨處貌。”
晉左思『詠史詩』之八:“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淸顧炎武『與潘次耕』:“若塊處關中,必爲當局所招致而受其籠絡。”
陳去病『歲暮雜感』詩之一:“塊焉返故鄕,寂寞衡門閉。”
7.量詞。
用於塊狀、片狀的東西。
唐寒山『詩』之五八:“投之一塊骨,相與啀喍爭。”
『水滸傳』第十回:“就又買了一葫蘆酒,包了那兩塊牛肉。”
徐遲『狂歡之夜』:“不時,一塊云經過。”
8.量詞。
貨幣的單位,相當於“圓”。
多用於口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大約百把塊錢是要的。”
劉半農『擬擬曲(一)』:“一塊大洋要換二十多吊。”
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如有兩塊錢作零用,那就更好。”
9.方言。
附在“這、那、哪”等之后表示地點、處所,相當於“里”。
張慧依等『她比我更快』:“你岔到哪塊去了,哪塊來的那么多的意見。”
10.通“餽”。
饋贈。
『墨子·備梯』:“子墨子其哀之,乃管酒塊脯,寄於大山。”
11.通“魁”。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正殿塊以造天兮,鬱幷起而穹崇。”
呂向注:“塊,大也。”
參見“塊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