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至陰】
拼音
zhìyīn
英文參考
Zhiyin(BL67);chihyin
至陰指脾
脾屬太陰,太陰為三陰之始,故脾為至陰。
《素問·金匱真言論》:“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素問·六節臟象論》:“(脾)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
至陰指腎
腎主水,藏精,為人身陰精之源,故又稱腎為至陰。
《素問·水熱穴論》:“腎者,至陰也。
至陰者,盛水也。”
至陰指季夏、長夏
至陰指季夏、長夏,即農歷六月。
《素問·痹論》:“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
至陰指地
《素問·方盛衰論》:“至陰虛,天氣絕。”
馬蒔注:“地位于下,為至陰。”
經穴名·至陰
出《靈樞·本輸》。
屬足太陽膀胱經。
井(金)穴。
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布有趾底固有神經,足背外側皮神經及趾背動脈及趾底固有動脈形成的動脈網。
主治頭痛,昏厥,鼻塞,目翳,鼽(鼻丑),滯產,胞衣不下,及胎位不正等。
針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
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10-15分鐘。
標準定位至陰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取法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足小趾外側,距趾甲角0.1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至陰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骨膜。
皮下筋膜致密,由纖維束和脂肪組織形成。
有趾背動脈及趾底固有動脈形成的動脈網。
分布著趾底固有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小趾端的動脈來自第四跖背動脈在跖趾關節附近分出的趾背動脈;
跖骨底動脈在跖趾關節底面分出的趾底動脈以及弓狀動脈發出至小趾的趾背動脈,在趾端這些動脈與對側同外動脈互相吻合,而形成豐富而密集的血管網。
特異性五輸穴之井穴,五行屬金。
功用正胎催產,理氣活血,清頭明目。
主治病癥1.婦產科系統疾病:胎位不正,難產,胎盤滯留;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腦溢血,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后遺癥;
3.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尿潴留,遺精;
4.五官科系統疾病:眼結膜充血,角膜白斑,鼻塞。
刺灸法刺法:1.淺刺0.2寸,局部脹痛;
2.三棱針點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20分鐘。
配伍至陰配三陰交、有調沖任,理胞宮的作用,主治胞衣不下,難產。
至陰配風池、攢竹,有祛風邪,清頭目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痛。
文獻摘要《金鑒》:主治目痛,視不明,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白翳眥癢,雀目諸疾。
研究進展矯正胎位艾灸、激光針至陰,均可轉胎位,成功率高。
另又通過100例轉位失敗者分娩過程觀察,發現有羊水過少、胎兒巨大、臍帶過短、臍帶繞頸或繞腳、雙胎、子宮畸形及前置胎盤等因素,此種情況應采取其他方法。
胎盤滯留針至陰,有較好效果。
針刺或艾灸人或家兔的“至陰穴”,可使子宮活動加強,宮縮頻率加快,子宮緊張度升高,胎兒心率加快。
轉胎位一般橫位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較差。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iyin_5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