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手少陰心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2 07:4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2 09:51 編輯

醫學百科●手少陰心經

 

拼音

 

shǒushǎoyīnxīnjīng

 

英文參考

 

HT;heartmeridian

 

概述

 

手少陰心經,十二經脈之一。

 

本經共9個穴位。

 

1個穴位在腋窩部,8個穴位在上肢掌側面的尺側。

 

首穴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末穴少沖。

 

本經腧穴可主治胸、心、循環系統病癥、神經精神系統病癥以及經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病癥。

 

例如心痛、心悸、失眠、咽干、口渴、癲狂及上肢內側后緣疼痛等。

 

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咽干,心痛,口渴,目黃,脅痛和上肢前邊內側本經脈過處厥冷,疼痛,掌中熱痛等。

 

手少陰心經循行路線

 

《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本經穴]極泉,青靈,少海(合),靈道(經),通里(絡),陰郄(郄),神門(輸、原),少府(滎),少沖(井)。

 

[交會穴]手三陰經無交會于他經穴。

 

本經既無交出亦無交入穴。

 

【語譯】手少陰心經:①從心中開始,出來屬于心臟的系帶(心系),②下過膈肌,絡于小腸。

 

上行支脈:③從心臟的系帶部向上,挾食道旁,聯結于眼和腦相連的系帶(目系)。

 

外行主干:④從心系(即心臟的系帶)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極泉),⑤沿上臂內側后緣,走手太陰、手厥陰經之后(青靈),⑥下向肘內(少海),沿前臂內側后緣(靈道、通里、陰郄、神門),⑦到掌后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后邊(少府),沿小指的橈側出于末端(少沖),接手太陽小腸經。

 

《脈書·十一脈》[足臂本]臂少陰脈:循筋下廉,出內下廉,出腋,奏脅。

 

[陰陽本]臂少陰脈:起于臂兩骨之間,之下骨上廉,筋之下,出內陰,入心中。

 

手少陰心經

 

手少陰心經病候《靈樞·經脈》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后廉痛、厥、掌中熱。

 

語譯:本經異常就表現為下列病癥: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

 

還可發為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臑痛等癥。

 

本經穴主治“心”方面所發生的病癥:眼睛昏黃,胸脅疼痛,上臂、前臂內側后邊痛或厥冷、手掌心熱。

 

《脈書·十一脈》[足臂本]其病:病脅痛。

 

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陰脈。

 

[陰陽本]是動則病:心痛,嗌渴欲飲,此為臂蹶(厥)。

 

是臂少陰脈主治其所產病:脅痛,為一病。

 

經文互參《靈樞·本神》: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按:本篇分述五臟所藏及其虛實見癥。)《靈樞·五邪》: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

 

視有余不足,而調之其輸也。

 

(按:此篇論邪在五臟及其治法。)《靈樞·脹論》: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按:此篇論五臟六腑脹證。)《素問·刺熱》: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

 

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刺手少陰、太陽。

 

(按:此篇論五臟熱及其刺法。)《素問·刺瘧》: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

 

不甚熱。

 

(按:此篇論足六經及五臟瘧。)《素問·風論》: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

 

診在口,其色赤(按:此篇論五臟風證。)《素問·藏氣法時》: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

 

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按:此篇論五臟病虛實。)《素問·厥論》: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

 

(按:此篇論手足六經厥及厥逆;手厥陰與手少陰合為一。)《靈樞·經脈》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毛色不澤,故其面如漆柴者,血先死。

 

(按:此篇論陰陽經氣絕。

 

主治對比本經病候與腧穴主治的關系,據《甲乙經》的記載,列表如下:手少陰心經穴的主治癥,《甲乙經》中只有郄門、神門二穴有記載,余穴均缺;

 

《外臺》和《醫心方》才據別的傳本補充各穴的主治內容。

 

但所列多外經病癥,如極泉主治“臂肘厥寒”,通里主治“臂肘痛”,神門主治“手及臂攣”,少府主治“臂酸”,少沖主治“掌痛引肘腋”等。

 

至于象“心痛”等與心有關的內臟病癥,至宋代《銅人》才大為補充。

 

這可能是因為“心為君主之官”,心包在外代其受邪,故“心痛”、“煩心”、“胸中澹澹”等病癥沒有以心經穴為主,而取用心包經穴為主。

 

《外臺》等所引各主治癥與以脈病候基本相合,可補《甲乙》所缺。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oushaoyinxinjing_831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5 08:58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