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曲差】
拼音
qǔchā
英文參考
Qucha(BL4)
概述
曲差,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鼻沖。
屬足太陽膀胱經。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上。
布有額神經外側支和額動、靜脈。
主治頭痛,目眩,鼻塞,鼻衄等。
沿皮刺0.3-0.5寸。
艾炷灸3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
曲差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取法
正坐或仰臥位,在神庭旁1.5寸,入發際0.5寸,當神庭與頭維(胃經)連線的中1/3與內1/3的連接點取穴。
穴位解剖
曲差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腱膜下結締組織、骨膜。
皮膚厚而致密,由額神經的眶上神經和滑車上神經分布。
皮下組織由脂肪和纖維束組成,內含豐富的血管及神經末梢。
枕額肌的額腹由面神經的顳支支配。
針經上述結構以后,水平向行刺于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內。
功用
清熱明目,安神利竅。
主治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眩暈,癲癇,三叉神經痛;
2.五官科系統疾病:鼻炎,鼻竇炎,眼瞼痙攣,結膜炎。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酸痛。
灸法:艾條溫灸5~10分鐘。
配伍
曲差配百會、太沖,有平肝熄風鎮痛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文獻摘要
《甲乙經》:喘息不利,煩滿,曲差主之。
《銅人》:治目視不明。
引用:http://big5.wiki8.com/qucha_10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