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抵當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8 10:4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抵當湯

 

拼音

 

dǐdāngtāng

 

英文參考

 

DidangTang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抵當湯處方大黃(酒洗.一兩)水蛭(十枚.炒.去子杵碎.用石灰炒紫黃色.去灰不用.只宜多炒為妙)虻蟲(十枚.去翅足.炒)功能主治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熱在下焦,小腹硬滿,小便自利而狂,大便黑色為有血也,當下淤血,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作二服,每服水二鐘,煎至七分,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傷寒全生集》卷二:抵當湯處方水蛭、大黃、桃仁、虻蟲、枳實、當歸。

 

功能主治下焦蓄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有熱,加柴胡。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二

 

《千金》卷四方名抵當湯組成虎掌2兩,大黃2兩,桃仁30枚,水蛭20枚。

 

主治月經不利,腹中滿,時自減;

 

并男子膀胱滿急。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盡服之。

 

當下惡血為度。

 

《傷寒論》方名抵當湯組成水蛭(熬)30個,虻蟲30個(去翅足,熬),桃仁20個(去皮尖),大黃3兩(酒洗)。

 

功效下瘀血。

 

攻逐蓄血。

 

主治傷寒瘀熱在里,血蓄下焦,不結胸而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身黃有微熱,脈沉結,或狂躁,或喜忘,或經水不利者。

 

太陽病6-7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下血乃愈;

 

血證諦也;

 

陽明病,本有久瘀血,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

 

病人無表里證,發熱7-8日,下后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饑,至6-7日不大便者。

 

婦人經水不利下。

 

血結胸,漱水不欲咽。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

 

不下,更服。

 

臨床應用1.蓄血證:張意田治角口焦姓人,七月間患壯熱舌赤,少腹悶滿,小便自利,目赤發狂,已三十余日,初服解散,繼則攻下,但得微汗,而病終不解。

 

診之,脈至沉微,重按疾急。

 

夫表證仍在,脈反沉微者,邪陷于陰也,重按疾急者,陰不勝真陽,則脈流搏疾,并乃狂矣。

 

此隨經瘀血,結于少腹也,宜取抵當湯。

 

乃自制虻蟲、水蛭,加桃仁,大黃煎服。

 

服后下血無算。

 

隨用熟地一味搗爛煎汁,時時飲之,以救陰液;

 

候其暢通,用人參、附子、炙草,漸漸服之,以固真元。

 

共服熟地二斤余,人參半斤,附子四兩,漸得平復。

 

2.閉經:周姓少女,年約十八九,經事三月未行,面色萎黃,少腹微脹,證似干血勞初起。

 

因囑其吞服大黃(庶蟲)蟲丸,每服三錢,日三次,盡月可愈。

 

自是之后,遂不復來,意其愈矣。

 

越三月再診,面頰以下幾瘦不成人,背駝腹脹,兩手自按,呻吟不絕。

 

深悔前藥之誤。

 

然病已奄奄,尤不能不一盡心力。

 

第察其情狀,皮骨僅存,少腹脹硬,重按痛益甚。

 

此瘀積內結,不攻其瘀,病焉能除?

 

又慮其元氣已傷,恐不勝攻,思先補之,然補能戀邪,尤為不可。

 

于是決以抵當湯予之。

 

虻蟲一錢,水蛭一錢,大黃五錢,桃仁五十粒。

 

服藥后下黑瘀甚多,脹減痛平。

 

推脈虛甚,不宜再下,乃以生地、黃耆、當歸、潞黨、川芎、白芍、陳皮、茺蔚子活血行氣,導其瘀積。

 

一劑之后,遂不復來。

 

3.發狂:程某某,男,53歲,教師。

 

1973年8月12日診治。

 

患者有頭痛眩暈病已十余年,血壓經常持續在250-180/150-110毫米汞柱之間,頭痛惡熱,得涼稍減。

 

久服清熱祛風,潛陽養陰之劑,癥情時輕時重。

 

因炎夏感受暑熱,加之情志不舒而暈倒,昏不知人。

 

住院服中西藥治療無效,邀吾診治。

 

癥見形體肥胖,面色晦暗,昏不知人,罵詈不休。

 

舌黃少津,質有瘀斑,少腹便滿,疼痛拒按,大便不通,脈象沉弦。

 

血壓220/120毫米汞柱。

 

此素有血行不暢,又值暑熱內侵,加之情志不舒,遂入血分,熱與血結;

 

瘀血攻心,致使神識昏迷。

 

治宜通瘀破結;

 

瀉熱通便。

 

方用:酒大黃(后入)15g,水蛭12g,桃仁15g,虻蟲4.5g,白芍15g。

 

上方服后,瀉下硬而黑晦如煤之便,腹痛減輕,神志清醒。

 

續服2劑,又瀉下4次,血壓降至180/98毫米汞柱,諸癥好轉,繼以它藥調治而愈。

 

各家論述1.《注解傷寒論》:苦走血,咸勝血,虻蟲、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

 

甘緩結,苦泄熱,桃仁、大黃之苦以下結熱。

 

2.《金鏡內臺方議》:血在上則忘,血在下則狂。

 

故與水蛭為君,能破結血;

 

虻蟲為臣輔之,此咸能勝血也;

 

以桃仁之甘辛,破血散熱為佐;

 

以大黃之苦為使,而下結熱也。

 

且此四味之劑,乃破血之烈駃者也。

 

3.《傷寒附翼》:歧伯曰,血清氣澀,疾瀉之,則氣竭焉;

 

血濁氣澀,疾瀉之,則經可通也。

 

非得至峻之劑,不足以抵其巢穴,而當此重任矣。

 

水蛭,蟲之巧于飲血者也;

 

虻,飛蟲之猛于吮血者也;

 

茲取水陸之善取血者攻之,同氣相求耳;

 

更佐桃仁之推陳致新,大黃之苦寒,以蕩滌邪熱。

 

名之曰抵當者,謂直抵其當攻之所也。

 

引用:http://big5.wiki8.com/didangtang_5355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4:0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