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玉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9:11: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玉柏

 

拼音

 

yùbǎi

 

《全國中草藥匯編》:玉柏拼音名YBǎi別名伸筋草[甘肅]來源蕨類石松科玉柏Lycopodiumobscurum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甘肅和長江中上游。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

 

主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跌打扭傷及雞爪風等癥。

 

用法用量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玉柏出處出自1.《名醫別錄》:玉柏,生石上,如松,高五、六寸,紫花,用莖葉。

 

2.《綱目》:玉柏,即石松之小者也,人皆采置盆中養,數年不死。

 

拼音名YùBǎi英文名TreeClubmoss,HerbofTreeClubmoss,all-grassofTreeclubmoss別名玉遂、千年柏、萬年松、鉻尾舒筋草、伸筋草、舒筋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石松科植物玉柏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podiumobscurum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玉柏,多年生草本。

 

地下莖細弱,蔓生。

 

地上莖直立,高20-40cm,上部分枝繁密,多回扇狀分叉,小枝的葉通常6列,鉆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全緣,長2-4mm,革質。

 

孢子囊穗圓柱形,長5-8cm,單生于末回分枝的頂端,黃褐色;

 

孢子葉闊卵圓形,先端銳尖,具短柄,邊緣略具不規則粗齒;

 

孢子囊圓腎形,淡黃褐色,生于孢子葉腋;

 

孢子四面體球形。

 

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與同屬植物石松LycopodiumclavatumL.的全草均稱伸筋草,并同等使用。

 

參見“伸筋草”條。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木林或竹叢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遼寧、湖北等地。

 

化學成份玉柏石松含生物堿:α-玉柏堿(α-obscurine),β-玉柏堿,玉柏寧堿(obscurinine),石松堿(lycopidine),石松定堿(lycodine),棒石松寧堿(clavolonine),二氫石松堿(dihydrolycopodine),O-乙酰基二氫石松堿(O-acetyldihydrolycopodine),扇石松堿(flabelliformine)即棒石松堿(clavatine),β-洛葉堿(β-lofoline),石松葉堿(lycofoline),去-N-甲基-α-玉柏堿(des-N-methyl-α-obscurine),去-N-甲基-β-玉柏堿(des-N-methyl-β-obscurine),尖葉石松醇堿(acrifolinol),羥丙基石松定堿(hydroxypropyllycodine),石松諾亭醇堿(lyconnotinol),玉柏石松醇堿(lobscurinol),表玉柏石松醇堿(epilobscruinol)及乙酰玉柏石松醇堿(acetyllobscruinol)等,并認為HuTM等所得玉柏寧堿是分離過程中產生的人工矯作物,并非本植物原有成分;

 

萜類化合物:α-芒柄花醇(α-onocerin),21-表千層塔烯二醇(21-episerratenediol),千層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26-去甲-8-氧代-α-芒柄花醇(26-nor-8-oxo-α-onocerin),26,27-雙去甲-8,14-二氧代-α-芒柄花醇(26,27-bisnor-8,14-dioxo-α-onocerin)等;

 

甾體類化合物:3β,7α-二羥-豆甾-5-烯(ikshusterol),3β,7β-二羥-豆甾-5-烯(epiikshusterol),3β,6β-二羥-豆甾-4-烯(3β,6β-dihydroxystigmast-4-ene),3β,5α,6β-三羥豆甾烷(3β,5α,6β-trihydroxystigmastane)。

 

此外,還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及它們的葡萄糖甙;

 

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8-D-葡萄糖甙(physcion-8-D-glucoside)及大黃素-8-D-葡萄糖甙(emodin-8-D-glucoside)。

 

性味酸;

 

溫;

 

無毒歸經肺;

 

腎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

 

舒筋通絡;

 

活血化瘀。

 

主風濕痹痛;

 

腰腿痛;

 

肢體麻木;

 

跌打扭傷;

 

小兒麻痹癥后遺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或浸酒。

 

各家論述1.《別錄》:益氣,止渴。

 

2.《本草拾遺》:取根莖浸酒,去風血,除風瘙,宜老。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引用:http://big5.wiki8.com/yubai_8164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22:5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