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竹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9:08: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竹蓀

 

拼音

 

zhúsūn

 

概述竹蓀隸屬于腹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

 

竹蓀為真菌植物門真菌長裙竹蓀和短裙竹蓀去掉頭部的子實體,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

 

竹蓀又稱“真菌之花”、“植物雞”等,名列“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整個菌體顯得十分俊美、色彩鮮艷稀有珍貴。

 

竹蓀以其身形俊美動人而聞名,其鮮品形態猶如一個穿紗裙的姑娘,堪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它具有延長湯羹等食品存放時間、保持菜肴鮮味不腐不餿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為御膳,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原野生采集,價等黃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譽。

 

列為“草八珍”。

 

現已有人工栽培。

 

竹蓀的別名竹笙、竹菌、竹參、網紗菇、竹簽、面紗菌、網紗菌、竹姑娘

 

《中華本草》竹蓀出處1。

 

本品以竹蓐之名始載于《食療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

 

2.《酉陽雜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彈丸,味如白樹雞。”

 

以上所述“竹肉”當指本品,“大如彈丸”是指該菌的菌蕾。

 

拼音名ZhúSūn別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來源藥材基源:為鬼筆科真菌竹稱、短裙竹蓀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tyophoraindusiata(Vent.exPers.)Fisch.采收和儲藏:菌蕾破殼開傘至成熟約2.5-7h,成熟后即開始萎縮,所以,當竹蓀開傘,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膠質將開始自溶時(子實體已成熟),即可采收。

 

用手指握住菌托,將子實體輕輕扭動拔起,小心地放進籃子,切勿損壞菌裙,影響質量。

 

竹蓀子實體采得后,隨即除去菌蓋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膠汁污染柄、裙。

 

然后將子實體插到曬架的竹簽上進行日曬或烘烤。

 

原形態1.竹蓀菌蕾球形至倒卵形,污白色,具包被,成熟時包被開裂,柄伸長外露,包被遺留柄基部形成菌托。

 

成熟的子實體高12-20cm。

 

菌托白色,直徑3-5.5cm。

 

菌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漸細,壁海綿狀。

 

菌蓋鐘形,高寬各3-5cm,有明顯網格,頂端平,具穿孔,上有暗綠色、微臭的粘性孢體。

 

菌裙白色,從菌蓋下垂達10cm以上,具多角形網眼,直徑0.5-lcm。

 

孢子光滑,橢圓形,(2.8-3.5)μm×(1.5-2.3)μm。

 

2.短裙竹蓀菌蕾卵圓形,污白色,內含白色膠質。

 

菌柄圓柱形,長8-13cm,徑2-3cm,白色,海綿質,中空。

 

菌蓋鐘形,頂端有穿孔,四周具網絡。

 

橄欖色,有臭味,(3.5-5)cm×(3.4-4)cm。

 

柄上的網狀菌裙較短,下垂僅達柄的中上部,網眼呈不規則多角形。

 

孢子橢圓形,(3.8-4.5)μm×(1.5-2)μm。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竹蓀生于竹林或闊葉林下,枯枝落葉多、腐殖質的厚層土中,也兼生于腐木上。

 

夏、秋季單生或群生。

 

2.短裙竹蓀生于竹林下及混交林下。

 

多在7-9月單生或群生。

 

資源分布:1.竹蓀分布于華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2.短裙竹蓀分布于西南及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1.生物學特性竹蓀是一種腐生性菌類。

 

它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來自竹類或其他樹木的根、葉腐爛后形成的腐殖質和其他有機物質。

 

竹蓀菌絲體生長溫度以15-25℃較為適宜;

 

子實體在15-28℃均可發生,但以20-24℃為適宜。

 

空氣相對濕度在75%以下時,子實體生長緩慢;

 

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子實體生長速度加快,菌裙能達到最大的張開度。

 

竹蓀生長處土壤的pH以5-6為宜。

 

竹蓀菌絲體在完全黑暗的環境里生長正常,光照對其菌絲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培育技術模擬竹蓀自然生長條件,將人工培育的純菌種接種在培養料上后,再把菌料放到能生長野生竹蓀的自然環境中,通過精心管理,便可收獲。

 

凡有野生竹蓀生長的林地,郁閉度在80%以上的各種竹林和常綠闊葉林均可用作栽培場。

 

原料以竹類的死體以及各種邊材發達的落葉樹等均可做栽培的原料。

 

砍伐段木,將樹齡在10-20年,胸徑7-20cm的樹木及樹的枝梢在發葉前砍伐,在接種前20-60d進行。

 

一般在12月底砍伐,2-4月接種。

 

在枯死的楓香、光皮樺等闊葉樹及竹類上打孔或鑿槽,將柱形或長方形木塊栽培種塞于孔或槽中,或將長滿竹蓀菌索的老菌材緊貼竹木,用富含腐殖質的土壤覆蓋。

 

置22℃下培養,經常保持濕潤。

 

從接種到出現子實體,均需1年時間才能收獲。

 

性狀性狀鑒別1.竹蓀子實體壓扁長條形,海綿狀,長10-20m,表面白色至黃白色。

 

菌蓋鐘形,長寬各3-5cm,白色,有明顯多角形網格,頂端平,具穿孔。

 

菌裙從菌蓋下垂達10m以上,黃白色具多角形網眼,網眼直徑0.5-1m。

 

菌柄壓扁圓柱狀,基部直徑2-3m,向上漸細,白色。

 

菌托白色。

 

體輕,質泡松,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壁海綿狀。

 

氣香,味淡。

 

2.短裙竹蓀子實體長條形,長10-18cm,表面白色至黃白色。

 

菌蓋鐘形,白色,長寬各3-5cm,頂端平,有穿孔。

 

有明顯的網眼。

 

菌裙傘狀,長3-5cm,黃白色,網眼圓形,直徑1-4mm。

 

菌柄白色,中部較粗,直徑約3cm,向兩端漸細。

 

菌托灰色。

 

體輕,質泡松,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壁海綿狀。

 

氣香,味淡。

 

化學成份竹蓀子實體含(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T-3-G,T-4-N,T-5-N,T-2-A,T-2-HN,T-3-Ad,T-3-M,T-3-GM。

 

蘇氨酸(threon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色氨酸(tryptophane)等人體必需氨基酸及其他氨基酸,蛋白質,及鉀、鈣、磷、鋅、錳、硒等。

 

藥理作用1.抗癌作用竹蓀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60%,對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70%。

 

從竹蓀中分離得到1種甘露聚糖和2種水溶性葡聚糖,對小鼠移植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2.促進有絲分裂作用竹蓀中提出了2種多糖(T-3-Ad和T-4-N)和1種結合多糖組分(T-2-A),具有明顯的有絲分裂和集落刺激因子誘導功能。

 

性味甘;

 

微苦;

 

性涼功能主治補氣養陰;

 

潤肺止咳;

 

清熱利濕。

 

主肺虛熱咳;

 

喉炎;

 

痢疾;

 

白帶;

 

高血壓病;

 

高脂血癥;

 

抗腫瘤的輔助治療;

 

一般養食品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

 

各家論述1.《菌譜》:“生竹根,味極甘,當與筍通譜,而菌為北阮矣。”

 

2.《綱目》:“此即竹蓀也。

 

生朽竹根節上。

 

狀如木耳,紅色。

 

味如白樹雞,即此物也。

 

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竹蓀的營養價值1.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2.竹蓀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3.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4.云南苗族人患癌癥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竹蓀適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肥胖、腦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腫瘤患者可以常食;

 

2.竹蓀性涼,脾胃虛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竹蓀的食療作用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

 

主治肺虛熱咳、喉炎、痢疾、白帶、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

 

竹蓀的食用建議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并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否則會有怪味。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usun_8211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23:09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