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神經束膜縫合術】
拼音
shénjīngshùmófénghéshù
英文參考
interfascicularsuture
適應證1.8~12小時以內的周圍神經切割傷,污染較輕,清創后估計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者,可行神經外膜縫合術或束膜縫合術。
2.陳舊性完全或部分周圍神經斷裂傷,切除損傷部分和神經瘤后,神經缺損<2.0cm;
或當肢體處于中立位或稍屈曲關節(<20°)和斷端游離后,兩斷端即可無張力對合者,適合行外膜縫合或束膜縫合術。
3.周圍神經損傷或病變切除后,神經缺損>2.0cm;
或當肢體處于中立位或稍屈曲關節和斷端游離后,兩斷端仍不能對合者,適合行束間神經束移植術。
術前準備1.同周圍神經探查術的準備。
2.手術設計擬行束間神經束移植術者,術前準備供區的皮膚。
可以用作移植的皮神經有腓腸神經(可供移植長度為25~40cm)、橈神經淺支(可供20~25cm)、上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可供20~28cm)。
隱神經、股外側皮神經,股后側皮神經、肋間神經等。
其中最常用的移植神經是腓腸神經,因其易于顯露,分支少,切取后遺留的麻木區小,而且不在持重區,其次為橈淺神經。
麻醉周圍神經顯微縫合術的特點是手術持續時間長,手術區域多,除損傷的神經須手術顯露,有時還須另作切口,切取移植的神經。
因此,不但要對神經損傷的肢體進行麻醉,還得對供區進行麻醉。
由于手術時間長,一般多選用連續麻醉。
手術步驟1.顯露與游離同神經外膜縫合術。
⑴切除外膜,顯露神經束⑵切除神經瘤,并使神經束斷面在不同平面上2.切除神經瘤切除神經瘤的方法與神經外膜縫合相同。
切除神經瘤后,將兩斷端的外膜環狀切除5~10mm,使神經束裸露[圖1⑴]。
另一種方法是將接近神經瘤的正常外膜縱行切開并環狀切除約5~10mm,再將正常的神經束分成4~6個束或束組,然后沿神經束或束組向斷端分離,直到接近瘢痕組織或神經瘤時切斷,露出正常神經束的斷面,并使這些斷面處在不同的平面上[圖1⑵]。
3.對合神經束理論上應將兩斷端的運動神經束和感覺神經束正確辨認,對應縫合,則效果良好。
區分運動神經束與感覺神經束的方法雖然很多,但簡單實用的方法很少,臨床上采用的方法有:⑴參考Sunderland不同神經斷面的神經束分布圖,將兩斷端的運動束和感覺束分別對合。
⑵用生理電刺激遠端各神經束或束組,凡引起遠側肌肉收縮的,為運動神經束,沒有反應的,為感覺神經束。
同樣刺激近端各種神經束或束組,凡引起病人疼痛的,為感覺神經束;
反之,則為運動束。
⑶先對合兩斷端的營養血管及神經系膜,然后再根據神經束或束組的大小,形態及位置,分別對合。
檢查完畢后,將兩端的感覺束和運動束分別對合在一起,準備縫合。
4.止血松開止血帶,徹底止血,特別注意神經斷端的止血。
⑶結扎牽引線,對合神經束⑷只縫合束膜(圖內下面一針縫及神經束,不正確)5.縫合對合神經表面的營養血管后在距斷端約20mm外膜的0°及180°處,用7/0無損傷針線各縫合1針,拉攏打結[圖1⑶],拉攏程度以神經束斷面剛剛接觸為度。
此時如有神經束斷端對合不良,可再將修整對合。
外膜縫合2針的目的,一是減少神經斷端的張力,二是防止斷端扭轉,使神經束能準確對合。
用9-0或11-0無損傷針線,縫合較粗的神經束或束組,縫針只穿過束膜,切勿太深,以免穿入神經纖維[圖1⑷]。
束組縫合時只縫合神經束周圍的結締組織[圖1⑸]。
每根神經束縫1~3針,束組可再加縫1~2針。
縫線不可過密,打結不可太緊,以免神經束卷曲。
一般先縫合斷端中央的神經束,再縫合接近外膜的神經束。
當大部分神經束縫好后,可用鑷尖將一些細小的神經束對合,稍等片刻,組織液凝固后,可使其粘合,而不需縫合。
調轉外膜牽引線,將神經斷端翻轉180°,縫合后側的神經束。
檢查神經束對合滿意后,可以拆除外膜牽引線[圖1⑹],假如神經斷端有張力,也可保留牽引線。
⑸束組縫合縫合神經束周圍的結締組織⑹神經束縫合完成圖1神經束膜縫合術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enjingshumofengheshu_102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