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麻醉后恢復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6:05: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7 06:09 編輯

醫學百科●麻醉后恢復室

 

拼音

 

mázuìhòuhuīfùshì

麻醉后恢復室

 

概述1、麻醉后恢復室(recoveryroom)又稱為麻醉后監測治療室(postanesthesiacarunit,pacu),是對麻醉后病人進行嚴密觀察和監測,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復穩定的單位。

 

2、恢復室應緊鄰手術室,以便于麻醉醫師或外科醫師對病人的觀察及處理,如發生緊急情況也便于送往手術室進一步治療。

 

3、我國的綜合醫院,建議恢復室的床位數與手術臺數的比例為1:1.5-2,或與全天手術例數之比為1:4。

 

一般僅白天開放,急診及恢復時間延長者,可轉icu繼續治療。

 

4、必須配備常規及急救設備和藥品,包括:氧、吸引器、多功能監測儀,口咽通氣道、喉鏡、氣管插管、呼吸器、除顫器、輸液泵等。

 

5、恢復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領導下工作。

 

日常監測治療工作由護士負責,護士人數與病人數之比一般為1:2-3,重危病人應增加到1:1。

 

麻醉醫師應負責制定該病人的監測和治療計劃,并決定轉送普通病房或icu。

 

工作常規和轉出標準工作常規1、病人由手術室轉往恢復室的過程中,麻醉醫師負責維持病人呼吸及循環功能的穩定。

 

2、病人安置穩定后,立即建立常規監測及治療:心電圖、血壓、脈搏、氧飽和度;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和輸液。

 

保留氣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復者,應以呼吸器輔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醫師向值班醫師和護士交班,包括:(1)病人一般資料,手術方式、時間及麻醉方法。

 

(2)現病史和既往病史及其治療。

 

(3)麻醉用藥:術前藥,麻醉誘導及維持藥,麻醉性鎮痛藥和肌松藥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藥時間和劑量,拮抗藥及其它藥物的應用。

 

(4)術中失血量、輸液輸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術的異常情況及其處理,如插管困難、支氣管痙攣、ecg改變或血流動力不穩定、異常出血等。

 

(6)存在問題和措施,可耐受的生命體征范圍,轉出計劃。

 

4、值班醫師應全面檢查病人并對麻醉后生命體征范圍,轉出計劃。

 

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復。

 

5、至少每15分鐘測定并記錄一次血壓、心率、心律、spo2、呼吸頻率及神志恢復情況,以判斷恢復程度和速度。

 

對于恢復緩慢者應進行治療,如殘余肌松藥或麻醉性鎮痛藥的拮抗等。

 

轉出標準1、中樞神經系統;

 

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動作;

 

定向能力恢復、能辨認時間和地點。

 

肌張力恢復,平臥抬頭能持續5秒以上。

 

2、呼吸系統: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暢,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復;

 

通氣功能正常,呼吸頻率為12-80次/min,paco2在正常范圍或達術前水平,面罩吸氧時pao2高于9.33kpa(70mmhg),spo2高于95%。

 

3、循環系統:心率、血壓不超過術前值的±20%并30穩定30min以上;

 

心律正常,ecg無st-t改變。

 

4、椎管內麻醉后,感覺及運動神經阻滯已有恢復,交感神經阻滯已恢復,循環功能穩定,不需用升壓藥。

 

5、術后用麻醉性鎮痛藥或鎮靜藥后,觀察30min無異常反應。

 

6、無急性麻醉或手術并發癥,如氣胸、活動出血等。

 

常見并發癥全麻后清醒延遲1、常見原因:(1)全麻藥的殘余作用,包括吸入靜脈全麻藥、肌松藥和麻醉性鎮痛藥等。

 

(2)病理生理改變引起全麻藥排泄時間延長,如高齡、肝腎功能障礙、低溫等。

 

(3)術中并發癥引起的意識障礙,如電解質紊亂、德糖異常、腦血管意外等。

 

2、處理:(1)維持循環穩定、通氣功能正常和供氧;

 

(2)通過適當通氣和高流量(>5l/min)吸氧,將吸入麻醉藥迅速排出;

 

(3)藥物拮抗肌松藥及麻醉性鎮痛藥的殘余作用;

 

(4)針對病因治療。

 

上呼吸道梗阻1、臨床表現:(1)部分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難并有鼾聲。

 

(2)完全呼吸道梗阻:鼻翼扇動,有三凹征,無氣體交換。

 

2、常見原因及處理:(1)舌后墜:托起下頜,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氣道。

 

(2)喉痙攣:常因在缺氧時刺激喉頭所致,糾正缺氧常可解除。

 

(3)喉頭水腫:可因氣管內插管、手術牽拉或刺激喉頭引起。

 

輕者可靜注皮質激素或霧化吸入腎上腺素;

 

嚴重者應行緊急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

 

(4)聲帶麻痹:甲狀腺手術損傷或壓迫、氣管周圍的手術及操作都有引起聲帶麻痹的危險。

 

一側麻醉仍可維持呼吸道通暢;

 

雙側麻痹可致呼吸道梗阻。

 

(5)局部壓迫:主要是頸部手術后血腫形成壓迫氣管。

 

應立即通知外科醫師,并以面罩加壓給氧后行氣管內插管。

 

在緊急情況下,可在床旁將傷口開放。

 

通氣不足1、臨床表現:(1)高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

 

(2)潮氣量不足,或呼吸頻率慢;

 

(3)血氣分析:paco2>5kpa(45mmhg),同時ph<7.30。

 

2、常見原因和處理:(1)中樞性呼吸抑制:包括顱腦手術的損傷、麻醉藥、麻醉性鎮痛藥和鎮靜藥的殘余作用。

 

應以機械通氣維持呼吸直到呼吸功能的完全恢復。

 

必要時以拮抗藥逆轉。

 

(2)肌松藥的殘余作用:肝腎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及抗生素的應用等,可使肌松藥的代謝速度減慢,加重術后肌松藥的殘余作用。

 

應輔助或控制呼吸直到呼吸肌力的完全恢復,必要時給以拮抗。

 

(3)術后低肺容量綜合征:胸腹部手術后、疼痛刺激、腹脹、胸腹帶過緊及過度肥胖等因素,可限制肺膨脹,導致通氣不足,尤其是copd病人。

 

應加強術后鎮痛,鼓勵和幫助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必要時行預防性機械通氣。

 

(4)氣胸:為手術及一些有創操作的合并癥,聽診或胸部x片可以確診。

 

應立即行胸腔閉式引流。

 

(5)支氣管痙攣:合并copd、哮喘或近期呼吸道感染者容易發生。

 

可以靜注氨荷堿(負荷量為5mg/kg.30min,維持量為0.5-1.0mg/kg.h),皮質激素或腎上腺素(0.25-1.0μg/min)。

 

低氧血癥1、臨床表現:(1)吸空氣時,spo2<90%,pao2<8.0kpa(60mmhg)。

 

(2)呼吸急促,紫紺,躁動不安。

 

(3)心動過速,心律紊亂,血壓升高。

 

2、常見原因和處理:(1)上呼吸道梗阻,通氣不足或氣胸。

 

(2)彌散性缺氧:多見于n2o吸入麻醉,停止吸入n2o后應吸純氧5-10min。

 

(3)肺不張:因分泌物過多或通氣不足等因素引起肺容量降低所致。

 

應鼓勵病人深吸氣、咳嗽及胸部物理治療。

 

大范圍肺不張可表現頑固性低氧血癥,胸片可見肺萎縮,應以纖維支氣管鏡吸痰。

 

(4)肺誤吸入:其嚴重程度取決于吸入物的ph值及容量,ph低于2.5,容量大于0.4ml/kg者危險性明顯增加。

 

 

輕者對氧治療有效,嚴重者應行機械通氣治療。

 

(5)肺梗塞:可見于血栓脫落、空氣或脂肪栓塞。

 

主要是支持治療,包括氧治療和機械通氣治療。

 

(6)肺水腫:可發生于急性左心衰或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擴血管、吸氧及以peep行機械通氣治療。

 

術后低血壓1、臨床表現:(1)收縮壓比術前降低30%以上。

 

(2)術后出現少尿或代謝性酸中毒。

 

(3)出現器官灌注不足體征,如心肌缺血、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等。

 

2、常見原因和處理:(1)低血容量:表現為口渴、粘膜干燥、心率快及少尿。

 

應檢查hb及hct以除外內出血。

 

對于頑固性低血壓者,應監測尿量、直接動脈壓、cvp或pcwp。

 

(2)靜脈回流障礙:可發生于機械通氣、張力性氣胸、心包填塞等。

 

(3)血管張力降低:可發生于椎管內麻醉、過敏反應、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等,也可見于應用抗高血壓藥、抗心律失常藥及復溫時。

 

治療包括補充血容量,恢復血管張力(應用血管收縮藥)及病因治療。

 

術后高血壓1、臨床表現:(1)收縮壓比術前升高30%以上。

 

(2)有高血壓病史者,收縮壓高于24kpa(180mmhg)或(和)舒張壓高于14.7kpa(110mmhg)。

 

2、常見原因:(1)疼痛、躁動不安:(2)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

 

(3)顱內壓升高或膀胱尿潴留;

 

(4)高血壓病患者術前停用抗高血壓藥。

 

3、處理:(1)針對病因治療,如鎮痛、糾正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降顱壓等。

 

一般情況下,血壓中度升高可不處理;

 

但對合并冠心病、主動脈或腦血管瘤及顱內手術者,應以藥物控制血壓。

 

(2)應用短效降壓藥控制血壓。

 

常用藥物有:①烏拉地爾:每次12.5-25mg靜注,或2-4μg/kg.min靜點。

 

②硝普鈉:30-70μg/min靜點。

 

③硝酸甘油:10-100μg/min靜點。

 

④酚妥拉明:每次0.5-1mg靜注,或0.3-0.5mg/min靜點。

 

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律失常:(1)竇性心動過速:常繼發于疼痛、躁動不安、發燒或低血容量。

 

如不合并低血壓或心肌缺血,只需針對病因處理。

 

(2)竇性心動過緩:可因麻醉性鎮痛藥、β受體阻滯藥或迷走神經興奮引起,一般對阿托品治療有效,嚴重者可靜點異丙腎上腺素。

 

因嚴重高血壓、顱內壓升高或嚴重低氧血癥引起的心動過緩,應針對病因處理。

 

(3)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性心動過速、結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及撲動,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心肌缺血。

 

治療:①β受體阻滯藥:美托洛爾(metoprolol)1-2mg靜注,或艾司洛爾(esmolol)10-60mg靜注。

 

②維拉帕米(verapamil)2.5-5mg靜注。

 

③地高辛(digoxin)每次靜注0.25mg。

 

④如合并嚴重低血壓,應行同步電轉復。

 

2、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為多源性、頻發、或伴有ron-t現象,表明有心肌灌注不足,應積極治療。

 

利多卡因1.5mg/kg靜注后,以1-4mg/min的速度靜脈滴定。

 

少尿1、每小時尿量少于0.5mg/kg。

 

2、常見原因:低血容量,低血壓,低心輸出量。

 

腎后性原因有導尿管梗阻或斷離,膀胱破裂或腎靜脈受壓。

 

3、處理:不應盲目應用利尿藥,以免加重低血容量和影響進一步診斷。

 

術后少尿在適當補充容量及血壓恢復后,即可得到糾正。

 

必要時可靜注速尿5-20mg,或多巴胺1-3μg/kg.min,或甘露醇12.5-25g。

 

引用:http://big5.wiki8.com/mazuihouhuifushi_10324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0:54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