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5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異常物體居然只是黑洞 真的是NASA一開始就準備公佈的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6 18:43: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異常物體居然只是黑洞 真的是NASA一開始就準備公佈的嗎?



30歲黑洞令UFO迷失望

 

美國 太空總署NASA揭曉一則吊足媒體胃口的消息——該局最近發現的「異常物體」,是一個年僅30歲的黑洞。

 

這是人類科學史上發現的最年輕的黑洞,雖然這是重要的發現,但不少人卻因為這個「異常物體」不是外星人或UFO(不明飛行物或稱飛碟)而感到失望。


超新星SN 1979C的位置

 

這個31歲的黑洞是距離地球約5000萬光年的M100星系中的超新星「SN1979C」的餘燼。

 

根據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美國雨燕衛星、歐洲太空總署牛頓X射線天文望遠鏡(XMM-Newton )以及德國倫琴衛星獲得的數據,顯示出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這個X射線源在1995年到2007年這段觀測期內一直非常穩定,這表明這個天體是一個黑洞,它正在吞噬這顆超新星和伴星落下的物質。

 

這是唯一一個人類全程見證它形成的黑洞,也是目前為止超新星爆炸能夠形成黑洞的唯一的直接證據。


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麻省劍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帕特諾德表示:「如果我們的解釋沒錯的話,這是已經被觀測到的最近的一個黑洞誕生的實例。」

 

美國太空總署早在11月10日,就在其官方網站上預告,周一(15日)將就最近發現的「異常物體」召開發佈會,但由於語焉不詳,引發了各國媒體廣泛猜測。

 

有媒體稱,這次發現足以「震驚全人類」,也有媒體稱這次發現,可能是宣佈外星人或者UFO存在。

因此,大量粉絲一直在守候這次發佈會,「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官網也一度因突如其來的大量訪問而陷入癱瘓。

 

發佈會後,不少人對此次「烏龍」新聞深感失望,有的批評美國太空總署故弄玄虛,也有指責媒體炒作新聞。

 

『最年輕』黑洞實為5000萬歲

 

5000萬光年與31歲不矛盾

  

『5000萬光年與31歲是矛盾問題』、『5000萬光年的距離怎能31歲?』……在NASA公布消息後,又一次引發網友熱議,疑問主要集中在黑洞的歲數問題上。

  

據了解,光年雖然是個長度單位,但它的概念中包含著時間和速度,光速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稱為一個光年,5000萬光年是光速走了5000萬年,也就是說,X射線望遠鏡在接收到黑洞的射線時,它已經走了5000萬年。

 

當地球人接收到這個黑洞的數據時,它已經老了5000萬年,就像人們天天同太陽見面,但人們卻很難看到它的真面目,看到的卻只是8分鍾前的光線,也就是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

  

因此,這個黑洞的實際年齡應該就是5000萬年左右,這個誤差應該大於31歲,『打個比喻,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小孩兒從一生下來到31歲的整個過程,但這實際上是發生在5000萬年前的事兒。』

  

這件事兒最大的功勞應該是美國馬里蘭州的天文愛好者Gus E. Johnson,他於1979年4月19日發現了超新星1979C。

 

到現在正好31年了。

  

新聞延伸

  

新發現黑洞對地球無影響

  

所謂黑洞是引力場很強的一種天體,新發現的黑洞會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

 

在地球周圍也有許多黑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比它近得多,也重得多,我們不是過得很好嗎?』據了解,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多光年,這個年輕的黑洞距離地球有5000萬光年,飛行器光速行駛5000萬年才可到達,『距離如此之遙遠,不會對地球和生靈造成影響。』。

  

雖然黑洞研究不能直接影響人們生活,但可以給我們啟示和借鑒,比如通過對太陽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核反應,現在核能已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我們的能源問題。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BSjyMqBQUULyqadT26VrJ.w/article?mid=17723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天梁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07 , Processed in 0.46875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