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利尿藥】 利尿劑之作用,在於促進尿液之排泄。
用於治療心臟病(尤其是併患充血性心臟衰弱之病例)所致之水腫,及由硬變所生成之腹水,腎病或懷孕所引起之水腫。
有時亦用以治療青光眼、血中鉀過高、溴中毒、冠狀血管病變、癲癇、偏頭痛、高血壓及經前之不適等。
臨床上可分為下列幾類:一、增加腎小球濾過速率之利尿劑:又可分為(一)滲壓性利尿藥,如水、氯化鈉(僅用於增加廢物排泄,不宜用於水腫者)、鉀鹽(如檸檬酸鉀、氯化鉀)、甘露醇、膠性物質(氨基酸製劑、濃縮人血清蛋白)、素等。
(二)成酸性鹽類,如氯化銨等。
二、抑制腎小管之重吸收鈉離子、水等而呈現利尿作用者:如(一)汞類利尿劑(如氯化亞汞、硫汞素鈉、酒利汞等)。
(二)黃嘌呤類(如氨基非林、咖啡鹼、茶鹼、可可豆鹼及其鹽類)。
(三)碳酸酐抑制劑,如乙醯偶氮胺、二氯苯磺胺等有利尿作用外,亦可用於青光眼及癲癇。
(四)苯類,如氫氮苯、氯苯、氫氟甲苯等,用於長期需利尿劑且腎良好之充血性心衰竭之水腫、肝病、懷孕及經前之不適,或服用一些藥物如可體松所引起之水腫及與他藥合用(或單用)以治療高血壓,但會引起低血鉀症。
(五)埃洒克林酸及弗西邁為作用快而持續短之利尿藥。
(六)螺環固醇內酮為與醛固酮對抗而抑制鈉與氯之重吸收之利尿劑。
(七)胺蝶素為可保有鉀不損失之利尿劑。
其他如毛地黃、玉米鬚、五苓散、豬苓湯等均具有利尿作用而可用來當作利尿藥。
(郭盛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