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9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再曝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20:1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再曝氣

 

有機物排入水域後,再生物化學的氧化過程朱消耗水中的氧量。

 

但在此同時,外界亦能供給氧於水中。

 

流水中主要供給氧的來源為:一、空氣中氧的溶入,二、含有多量溶解氧之清靜河水的流入,三、水棲植物的光合作用產氧。

 

當有機性污染物質流入河川時,即行發生脫氧現象,致水中的溶氧量自飽和溶氧量下降。

 

飽和溶氧量與其實際溶氧量之差,是為溶氧不足量,而空氣中的氧則與溶氧不足量成一比例,自空氣中溶入。

 

此種空氣中氧的溶入與流水中之脫氧作用恰恰相反,是一種再曝氧作用。

 

氧自空氣中溶入水中的理論,係依據Lewis及Whitman之二薄膜學說,即假設大氣中的氧溶入水時乃起自空氣與水之接觸面,氧由空氣之薄膜透過水之薄膜移行入水,當氧通過此二薄膜時,空氣之薄膜部分完全無阻力,而水之薄膜反具有很大的阻力。

 

水與空氣相接觸處之溶氧量較高,進入水後即行急減,而於水中趨為一定,繼因水之流動及擴散而溶解於整個水中。

 

一般水中氧之溶解速率,可以FicksFirstLaw表示之:(方程式1)式中Ct:經dt時間後,液體中溶氧量濃度。

 

Cs:飽和溶氧濃度。

 

A/V:液體單位容積之界面面積=L/H。

 

KL:液膜係數=擴散係數/假想膜後。

 

dc/dt:氧之傳輸率。

 

KL/H為界面面積、液體的體積及其他物理上、化學上變化之函數。

 

(Cs-Ct)為溶氧不足量,以D表示之。

 

其影響因素包括氧之溶解度、溶氧不足量、水溫、擴散狀況及廢水性質等。

 

自空氣中溶入的氧量,根據Streeter氏可以下式表之:dD/dt=-K2DD=D0e-K2t式中D:溶氧不足量。

 

D0:t=0時之D(mg/l)。

 

K2:再曝氣係數,以e為底,則以K2表示之(day-1);

 

以10為底,則以K2表示之。

 

K2=2.3K2。

 

再曝氣係數之溫度變化可以下式修正之:K2(T℃)=K2(20℃)×1.024(T-20)式中T:溫度(℃)。

 

(歐陽嶠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28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5:17 , Processed in 0.12500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