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劉秀】 劉秀(西元前六~西元五七年),字文叔,南陽蔡陽人,為漢高祖劉邦之九世孫,即後漢光武帝。
生於前漢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
王莽地皇三年(二二),光武兄縯與諸豪傑計議,欲推翻王氏政權,重建漢家天下,乃分遣親信,同時兵。
敗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等人,並斬之。
又破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於淯陽。
一時聲老大彰。
南陽諸豪及王常歸心劉縯,平林、新市諸將帥起於草澤,安於放縱,憚劉縯嚴明而貪劉玄懦弱,故於地皇四年(二三)二月,立劉玄為天子。
劉玄素懦弱,豪傑失望。
三月,光武下昆陽、定陵、郾。
王莽聞漢帝立,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人,與陳茂、嚴尤合軍,圍昆陽數十重,列營百數。
光武夜率十三騎出外收兵,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
六月,光武回救昆陽,率敢死之士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莽軍中堅,尋、邑陣亂,中外合勢,莽軍大敗。
昆陽之戰,光武一夕成名;
是特宛城亦降於縯。
如圖1更始之立,本非劉縯意,及縯兄弟有功,更始忌之,不欲其坐大,因藉故收縯害之。
劉縯之死,光武深知身處險境;不敢為劉縯辯解,唯有引過而已,未嘗伐昆陽之功,不敢為縯服喪,言笑如常,更始以是慚愧,拜光武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九月,三輔豪傑共斬王莽,傳首詣宛。
更始至洛陽,乃遣光武以破虜大將軍行大司馬事,鎮慰河北。
光武因河北人士之擁載,於更始二年(二四)五月攻下邯鄲,誅王郎,以河北為根據地,始能貳於更始,創造獨立局面。
是時更始西都長安,雖號為天子,然政亂於內,四方背叛於外。
時梁王劉永擅命睢陽,公孫述稱王巴、蜀,李憲自立為淮南王,秦豐自號楚黎王,張步起琅邪,董憲起東海,延岑起漢中,田戎起夷陵,並置將帥,侵略郡縣。
又有別號諸賊銅馬、大彤、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各領部曲,眾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
光武先敗銅馬、高湖、重連,收降數十萬眾,故關中號光武為銅馬帝。
再敗赤眉別帥與大彤、青犢等十餘萬眾,青犢、赤眉入函谷關,與更始相攻,關中再亂。
更始三年(二五)六月己未,光武即位於鄗。
改元建武,改鄗曰高邑。
是月,赤眉立宗室劉盆子為帝。
九月,赤眉入長安,更始洛陽守將朱鮪降於光武。
冬十月,光武入居洛陽,遂以為都。
十二月,赤眉殺更始,長安大亂;
而隗囂據隴右,盧芳起安定,天下分崩,愈演愈烈。
赤眉雖據長安而不能治,政治敗壞校更始猶有過之,搶掠如昔,仍襲盜賊途徑。
長安糜亂,百姓皆自保聚,竟至赤眉無所虜掠,乃復東歸。
光武乘之,於建武三年(二七)春正月,邀於宜陽,赤眉忽遇大軍,驚懼不知所為,乃悉眾降於光武。
赤眉降後,光武漸次削平雄,其中以據巴、蜀之公孫述最為桀黠,至建武十二年(三六)始伏誅,天下復歸統一。
依恃匈奴之盧芳,於十八年(四二)降而復叛,已無所作為,留匈奴中十餘歲,窮困而死。
光武為人謹信,自言以柔道治天下,即位之初,天下未定,立貴人郭氏為皇后,其子彊為太子。
至建武十七年(四一),天下已定,君權無二,改立貴人陰氏為皇后,太子彊不自安,屢求退為藩國,至十九年(四三),用子以母貴為言,改立陰后子陽為太子,改名為莊,即後漢明帝。
光武中與,盡革前漢及王莽弊政。
建武二年(二六)春正月,封功臣皆為列侯,大國四縣,餘各有差,使足以衣食租稅,傳之子孫,而無力與中央相抗。
六年(三○),以戶口耗少,減省吏員,合并縣國,因而并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
又因軍士屯田,糧儲略豐,改什一之稅為三十稅一。
次年(三一)三月,又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等軍及軍假吏,達到中央集權之目的。
十六年(四○),以王莽貨幣雜用布、帛、金、粟,於是復用五銖錢。
其他如表彰氣節,獎勵不仕二姓,提倡儒學,抑制外戚,皆光武立國之善規,而收弘久之效果。
光武帝雖起自兵間,武定天下,然自隴、蜀平後,即厭言軍旅。
天下已定,以中國為根本,不務遠略,以疲百姓。
中平二年二月,光武帝崩,年六十二。
(王吉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