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法文●巴黎羅浮宮】 羅浮宮(LouvrePalaces)座於塞納河右岸,其最早建築為法王腓力.奧古斯都的城堡(西元一二○○年),後經查理五世、亨利三世,尤其亨利四世及路易十四擴建美化。
太后喀特琳.麥第奇在西部又建居列里宮(TuileriesPalaces)。
直到一六八○年路易十四遷居凡爾賽止,多年為王室寓居之所。
拿破崙三世增建該宮北面右翼,把東西兩宮聯接起來,形成東西長方型環狀建築。
一八七三年巴黎公社暴動,把居列里宮焚毀。
亂後整修,呈現今天的姿態。
庭院前方有加魯賽紀功坊,為拿破崙所修,以紀念他一八○五年之勝利。
路易十六接受馬里尼(Marigny)建議在此成立博物館。
但至一七九三年方能實現,幾經改善充實,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各地文物藝術分六大部門展示:一、古典希臘-羅馬部。
二、古典埃及部。
三、古典東方部。
四、繪畫。
五、雕刻。
六、其它藝術。
該宮前方的法式居列里公園為列.諾特爾(LeNótre)設計。
一七九四年六月八日在羅伯斯比的策動下舉行「至高有」(SupremeBeing)節日,其女伶扮自由女神,乘紅色禮車,由八頭牛曳拉,在此舉行登車大典,二千四百名歌手詠唱,一千人組成的樂隊伴奏,在羅氏激烈演說之後,大隊向馬爾斯廣場進發。
(羅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