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鄒魯】 鄒魯(西元一八八五~一九五四年),字海濱,廣東大埔縣人。
先世因擁宋抗元,自閩遷粵。
鄒氏於清光緒十一年正月初六日生,性聰穎,因家境清貧,八歲始入學,十一歲即能為文,而文有奇氣,年二十二,負笈廣州,考入廣東法政學堂。
鄒氏富民族思想,在鄉時即與革命黨人聯絡,抵穗後,即參加革命組織。
民國前四年十一月,清光緒帝及慈禧太后相繼崩逝,人心浮動,與趙聲、朱執信密謀舉事,事洩未成,而葛謙、譚馥等死之。
前二年二月,倪映典率新軍起義廣州,鄒氏事前奉命赴東江聯絡民軍,得敗訊,潛回廣州,幸丘逢甲為之庇護。
嗣創辦可報,宣傳革命,旋被封。
武昌起義,廣東光復,時武漢仍激戰,分電各省求援,鄒氏倡組北伐軍,自任兵站總監,與蘇、浙、淮各軍會師南京。
適國父返國,當選臨時大總統,而清將張勳尚踞徐州,欲犯南京。
鄒氏首赴前線,聯絡友軍直搗徐州,張勳敗走,促成清帝之退位。
鄒氏於民國二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員,曾拒袁世凱四十萬鉅金之賄賂,並先後就宋教仁案向趙秉鈞嚴辭質詢,並提出彈劾袁世凱違法向五國銀行借款案,大義凜然。
嗣赴日佐組中華革命黨。
六年,國父率海軍南下護法,時莫擎宇受段祺瑞命,據潮、梅之地叛,鄒氏奉命為潮梅軍總司令討平之。
九年秋,又奉命於東江組民軍三萬餘,助成全粵之規復。
民國十二年,陳炯明亂平,國父返粵命鄒氏長財政,旋兼長國立廣東高師。
國民黨改組後,任中央常務委員兼青年部長。
嗣為培養文武革命幹部,國父令將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與廣東公立法科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為國立廣東大學,由鄒氏主持之,國父逝世後,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而自國父逝世後,共黨陰謀日熾,鄒氏乃與林森、居正、張繼等於北京國父靈前舉行四中全會,樹反共之先聲。
迨九一八、一二八事變相繼發生,回粵任中山大學校長,銳意革新,遷校石牌,成為國內最完備學府。
二十四年,主張赴南京出席國民黨五全大會,促成團結抗日。
及抗戰爆發,即如京,共赴國難。
抗戰勝利後,政府實施憲政,鄒氏斡旋民、青兩黨負責人,卒破共匪抵制召開制憲國民大會之聯合陣線。
行憲後,當選為第一屆監察委員。
鄒氏係民國十三年國父演講三民主義時之筆記校讀人,故對革命主義之理論,認識透徹,嘗為文闡發主義之精義,駁斥共黨之邪說。
其刊行之著述,計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紅花崗四烈士傳、環遊二十九國記、中國國民黨史稿、澄廬文集、詩集、回顧錄等十八種。
其中國國民黨史稿一書,係奉國父命編撰,並經胡漢民、吳稚暉之評鑑,為申華民國信史名著。
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
病逝臺北,享壽七十。
(鄭彥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