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染色體】 染色體是基因攜帶者,其對生物體各性狀之遺傳性甚具影響。
染色體概可分體染色體、性染色體與額染色體(SupernumeraryChromosome)三大類,此外尚有變形染色體,諸如M染色體、E及S染色體、L染色體等,存在各類菌體當中。
單個染色體之外表形態類似蝴蝶領結,長約○.一至三十μ,徑約○.二至二μ。
同一細胞之中,每個染色體之大小及形態並不完全一致。
就化學組成而言,染色體主由核酸和蛋白質結合,而形成脫羥核糖蛋白,約占全量的百分之九十,其餘百分之十部分再由RNA、DNA,以及剩餘蛋白(ResidualProtein)所組成。
結構上可分為下述三大部分:一、染色分體(Chromatid):兩條染色分體繫結在一起而構成一個染色體。
依「摺疊纖維模式」(FoldedFiberModel)之解釋,一條染色分體係由一條長約五百μm,厚徑二百三十至五百A的染色質纖維(ChromatinFiber)重複地摺疊纏繞而形成,此條纖維再由一條長約五萬μm的DNA雙螺旋形構造物所捲曲而構成。
因此隨著細胞分裂之反覆進行,染色分體會出現一種凝縮-舒解循環(Condensation-decondensationCycle)的變化;
二、中心區(Centromere):係兩條染色分體之繫結點,又稱初級緊縮處(PrimaryConstrictions),它是由一或數個大小不一之染色粒(Chromomeres)與染色質纖維連結而成。
因纖維在此部位捲曲程度不高,再加上DNA含量亦較低,故中心區之染色程度較淺。
中心區之主要功能係當作紡綞絲之附著點,牽引著染色體向兩極移動。
就整個染色體觀之,中心區之位置並非全固定在中間,而常有偏左或偏右之變化;
三、染色體臂(ChromosomeArms):由中心區到兩端之染色分體部分。
因此一個染色體通常具四條臂,每條臂之長、寬以及臂上之結構形態均不全相同。
染色體臂上有時亦發生一些局部性之結構飾變(StructuralModifications),因而形成次級緊縮處(SecondaryConstrictions)、末梢區(Telomere)、核仁組成中心(NucleolusOrganizer),與附隨體(Satellites)等。
有關典型染色體之形態結構圖示於次:〈見圖一〉一個體細胞內所含有的染色體數目通常以n表示之,例如:一元體為ln,二元體為2n,而多元體為3n以上。
配子細胞內之染色體數目恰為體細胞者之半數,此稱為一套染色體(OneChromosomeSet),其中無任何二染色體在形態、大小及結構上完全相同者。
如以中心區為基準線,把一套染色體依其大小順序排列,並清晰地標明次級緊縮處、附屬體或其它特殊構造等,則構成一幅核型(Karyotype)。
分析核型之各種形態或結構特性變化,即可探究各生物種之演化情形。
(楊政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