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宋太宗】 趙匡義(西元九三九~九九七年),宋太祖匡胤之弟也。
以避諱,改名光義。
後晉天福四年,生於浚儀(河南開封)。
幼不群,與他兒戲,皆畏服。
及長,隆準龍顏,望之知為大人,儼如也。
性嗜學,工文業,多藝能。
初,太祖陳橋兵變;
匡義策功居多,以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
又累進東都留守,封晉王,序班宰相上。
及開寶九年(九七六),太祖崩,遂即皇帝位,復改名炅。
圖匡義即帝位後,續齎太祖削平天下之志:先滅閩南、吳越,繼覆北漢,且乘勝欲取幽冀,伐契丹;
又南討交州,西圖西夏。
惟其伐契丹也,三次會戰均告失敗,精銳盡失,死者萬數,太宗且曾股中兩矢,自此宋受無窮挫折,對外一味避戰求和,無復征討之力,是其一大失策。
匡義頗以慈儉為治,服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
又能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
講學務求多聞,納諫不罪狂悖,哀矜惻怛,勤以自勵;
甚者,至於日晏忘食,欲自焚以答天譴,盡蠲賦以紓民力。
真所謂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者。
凡在位二十二年,於至道三年崩,壽五十九。
既崩,廟號太宗,葬永熙陵。
按:匡義之即位也,史家說法不一,或謂得自太祖禪讓,或謂潛自以弟弒兄。
其太祖崩不踰年之改元,涪陵縣公廷美之貶死,武功王德昭之冤刎,與夫開寶宋里后薨之不成喪,後世皆不能無微辭焉。
(朱重聖)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