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0 08:12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經筵官】
經筵官制始於宋代,蓋以天子與侍議侍讀等學官,講論經史畢,天子賜宴,故謂經筵。
學子以之為榮,亦示天子尊師之意。
其制創於真宗咸平四年(西元一○○一),國子祭酒兼侍講學士邢昺撰註九經疏義竣稿,以其對學術文化頁獻頗宏,乃蒙賜宴加勳。
仁宗為宋代賢君,頗能宏大真宗賜宴尊師之德意,而確定經筵制度,地址常在邇英殿,時間則無明確規定。
元承宋制,亦設經筵,惟其採行師相合一制度,故曰:「經筵無專官,曰知曰領,多執政大臣。」
凡兼經筵官者,因與天子有「日被顧問」之關係,自可盡情進言,故曰:「天下事在宰相,宰相當言而不得言,則臺諫言之;臺諫不得言,則經筵言之。」
明代亦效元制,設經筵官以備顧問與講學。
宣宗以前諸帝,每視朝畢,無日不御文華殿或便殿,召大臣及儒臣講讀,惟其時未設經筵。
至英宗正統元年(一四三六),始開經筵,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三次舉行;
寒暑暫免,假日先期傳免。
神宗萬曆二年(一五七四)以後,經筵分春講、秋講。
經筵開講時,典禮莊嚴,儀式隆重;
設御座於文華殿,設御案於座東稍南,設講案於案南稍東。
講畢禮成,命賜酒飯。
清因明制,其經筵講官則由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詹事及侍讀、侍講、國子監祭酒等官中簡派之。
其異於明代者,為清之經筵講官,為滿漢各八人,掌進讀講章、敷陳訓典。
講官,為滿漢各二人。
其同於明代者,亦為歲之仲春仲秋兩舉之。
(湯承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