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藥學●維生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9 15:1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藥學●維生素

 

生物體內倘缺乏某種微量物質時,其生長受影響,而呈現缺乏症者,該物質稱為維生素。

 

因在體內殆無法合成,故常仰賴外界供給。

 

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及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D、E及K。

 

維生素A與視力、上皮組織及生長有關。

 

含有維生素A功能之化合物,其化學結構與胡蘿菠素之結構有密切之關係。

 

維生素D與鈣之吸收及利用有重要之關係,因此對形成骨骼及牙齒有影響。

 

在酵母或各種油類中可發現維生素D之前驅物質,D之缺乏將引起佝僂症。

 

維生素E與各種動物之繁殖有關,在體內可抑制不飽和脂肪酸之氧化,亦可防止細胞構成物質之溫度氧化。

 

維生素K在體內為合成血液凝固所需化合物時必須之物,此外與細胞內之氧化反應有關。

 

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1、B2、B6、B12、C、葉酸、尼古汀酸及泛酸等。

 

維生素B1大量存在於米糠、酵母中,缺乏時呈腳氣病、食慾不振及神經炎等。

 

維生素B2存在於牛奶或動物性蛋白質中,呈螢光反應,缺乏時生長停止、皮膚粗糙、眼球充血、舌頭炎、嘴唇炎等病狀。

 

維生素B6存在於肝臟、肉類、牛奶及穀類中。

 

在體內以輔酵素之方式與胺基酸之轉胺反應有關。

 

維生素B12存在於肝臟中,目前自細菌StreptomycesGriseas以醱酵法製造。

 

有抗惡性貧血作用,則生成紅血球時所需者。

 

維生素C存在於水果及蔬菜中,缺乏時呈壞血病,具有極強之還原作用。

 

在體內與氧化還原及合成副腎荷爾蒙有關。

 

葉酸存在於綠葉或蔬菜中,具有抗貧血、紅血球之增殖、二碳化合物之轉移等作用。

 

缺乏時核酸之合成受阻。

 

尼古汀酸存在於酵母、肉、魚及牛奶中,係體內酵素NAD 、NADP 之構成分,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

 

泛酸存在於肝臟、蛋及高蛋白質蔬菜中,在體內為輔酵素A之主成分,在TCA代謝環及合成脂肪時所需。

 

依溶解度之不同,可將維生素分為兩大類:一為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

 

另一為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B6、B12、C、菸鹼酸(NicontinicAcid)、泛酸(PantothenicAcid)、葉酸(FolicAcid)。

 

但限於篇幅,菸鹼酸、泛酸、葉酸在此略而不談。

 

一、脂溶性維生素:(一)維生素A:動物體內含維生素A最多的地方為肝臟,在以前合成工業未發達,維生素A主要由魚肝提取,故稱之魚肝油,但現在則靠合成製得。

 

維生素A可保持皮膚、眼、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泌尿道、分泌腺泡及腺管上皮細胞之正常功能,促進骨骼及牙齒釉質之正常生長,保護神經組織,維持視覺對於黑暗的適應力,幫助生長,和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於缺乏時,會導致皮膚毛囊角質化、乾眼病、夜盲症、不育症、發育不良及呼吸道易於感染。

 

(二)維生素D:本類物質包括素生素D1、D2、D3和D4。

 

中華藥典僅收載D2和D3,前者又稱之麥角鈣化固醇(Ergocalciferol),後者又稱之膽鈣化固醇(Cholecalciferol)。

 

維生素D在天然界之含量很少,魚肝油算是較豐富的一種,但動物和人類之皮膚存有少量之去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若受到足夠陽光照射,即可變為維生素D3。

 

植物體雖不含活性的維生素D,但某些植物卻含有維生素D元(ProvitaminD),在體內若經活化作用,即可生成維生素D。

 

維生素D可調節腸管對鈣、磷之吸收利用,調節血中鈣、磷之濃度,及控制磷酸鈣在骨骼中之沈積量,若缺乏時,小孩會產生佝僂病,成人會產生鬆骨病。

 

但若攝食過多,則貯存於脂肪組織,並使鈣離子吸收增加,血鈣濃度上升,而引起組織鈣化並傷害肝細胞,最後中毒而死,因此攝食時不可不慎。

 

(三)維生素E:維生素E多存於植物之種子油,尤以麥麩油含量最高,其它如黃豆油、大豆油、棉子油、米糠油、花生油、魚肝油、肉、奶、蛋等亦含之。

 

自然界存在者有α、β、γ、δ、ε、ζ、η等數種,而以前四種較為重要。

 

該四種之抗不孕活性的大小,依次為δ>γ>β>α,而其抗氧化活性之大小次序正好相反,α>β>γ>δ。

 

缺乏維生素E則生殖系統受損,生殖器官之上皮細胞退化,故臨?

 

上維生素E可用於習慣性流產和抗不孕,亦有用於筋萎症、狹心症及凍傷。

 

藥劑或食品中也常添加維生素E,以做為抗氧化劑。

 

(四)維生素K:包括維生素K1、K2、K3、K4、K5、K6、K7等,前二者存在於天然界,其它則完全由合成而得。

 

其作用為促進肝臟合成凝血素元(Prothrombine),以幫助血液凝固。

 

因此若缺乏維生素K,則血中凝血素元濃度降低,血液不凝結,而發生血友病。

 

健康人之腸內細菌可合成足夠量之維生素K,故此應當不會缺乏。

 

但下列原因卻可引起缺乏症:1.消化道內膽汁分泌缺乏,故脂肪吸收不良,而影響維生素K及其它油溶性物質之吸收;

 

2.服用磺胺藥,而抑制腸內產生維生素K之細菌;

 

3.久服柳酸衍生物而使肝臟合成凝血素元之作用受抑制。

 

二、水溶性維生素:叫維生素B1:又稱為硫胺明(Thiamine),在體內可協助分解碳水化合物,若攝食量不足,在鳥類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於人類則可致腳氣病,其症狀為:姿態僵硬、氣虛脈急、心律不整、心臟擴大、尿少、水腫、發紺。

 

(二)維生素B2:又稱為核黃素(Riboflavin)。

 

分布廣泛,如肝臟、酵母、牛奶、蛋黃、魚肉等皆含之。

 

於體內可和磷酸根結合而形成輔?

 

,亦可再和許多酵素結合,故能參與醣、醛及腰基酸之新陳代謝。

 

於缺乏時會引起口角炎、脂溢性皮膚炎、角膜退化、視力模糊、怕光等症狀。

 

(三)維生素B6:又稱為?

 

多辛(Pyridoxine),在體內可轉變成活性形態,以協助胺基酸通過細胞膜及進行代謝,亦可促進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

 

臨?

 

用以治療唇裂、癲癇、帕金遜氏病(ParkinsonDisease)、?

 

娠嘔吐、神經失調、驚厥不安。

 

(四)維生素B12:又稱氰鈷胺明(Gyanocobalamin),可由肝臟抽取,但產量太低,目前改以醱酵法製得。

 

為維持血液生成及合成核蛋白所不可或缺之要素,臨?

 

上用以治療惡性貧血,改善神經功能及促進兒童發育。

 

(五)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AscorbicAcid),廣存於植物中,尤以柑桔、蔬菜中最為豐富。

 

但不安定,故提取不易,現均用人工合成法製造。

 

維生素C對新陳代謝之氧化還原作用極為重要,缺乏時毛細血管脆性會變大,易於出血,而引起壞血病。

 

且骨髓趨於鬆脆,牙齒鬆動,造血系統受破壞而伴生貧血。

 

除了用於醫療外,維生素C亦常用於罐頭食品及油脂之保藏,以防止變色及保持鮮度。

 

(施多喜、郭盛助、張參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64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11:05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