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美術●寫實】 站在實在論的世界觀觀點上,觀察一切事物,然後不加任何修飾或變化,用正確而細膩的筆調,把對象描寫出來就是寫實。
在中國文學或藝術的範疇內,寫實一詞通常與寫意成為相反詞。
中國美術在宋代以前,較注重寫實,因為當時的畫家都是專業性的為主(稱為畫家畫派),筆調工整細緻,色調亦較為豔麗。
例如唐代畫家張萱、閻立本、陸探微、韓幹,五代後蜀畫家黃筌,五代南唐畫家徐熙,北宋畫家范中立、崔白,南宋畫家劉松年、馬遠等,便是寫實傾向尤為出色者。
到了明代開始出現文人畫,較注重寫意,筆調自然由工整一變而為簡化,色調也由濃豔一變而為淡化。
在文學方面,中國人自古以來注重文以載道,所以文學家們都喜歡改變素材,以符道德觀念,是故理想主義的小說占多數。
但民國以來,報紙成為大眾的日常必需品,許多作家傾向於寫實的報導文學。
在西洋文學或藝術的範疇內,寫實一詞通常成為理想、抽象、扭曲(distorted)等詞的反義。
西洋美術史上,寫實的風格早在史前時代的洞窟畫上出現;
有史時代有:古代希臘雕塑、羅馬雕塑(幾乎全部都是祖先肖像雕塑,不但容姿像,連對象的性格也表露無遺),初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等,都顯著地帶有寫實的傾向。
但這些美術品的題材,幾乎都局限於人物描寫,所以尚不被視為完全的寫實。
到了西元十七世紀,荷蘭畫家才把繪畫的題材範圍擴大而普及風景。
十八世紀法國繪畫才走進真正寫實的作風,不但美好的題材可以入畫,醜陋的事物亦可入畫,題材不限於過去習見的悅目事物。
此時的傑出代表畫家,首推夏丹(JeanBaptisteSimeonChardin,一六九九~一七七九)。
可是,把寫實當做一種藝術上的主義而徹底推行的,是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繪畫界,當時的領袖是庫爾貝(GustaveCourbet,一八一九~一八七七)。
這個寫實主義派排除了繪畫上出現文學或象徵的要素,同時激烈地反對學院派的歷史畫、神話畫,所以在西洋美術史上,庫爾貝稱為「近代寫實主義之父」。
在西洋文學史上,強烈地帶有寫實主義意味的,便是十九世紀後半期,以法國為發祥中心的自然主義思潮。
當時歐洲橫溢著自然科學精神,瀰漫著現實思想。
在這種環境之下,自然主義文學抬頭,主張廢除虛飾的、技巧的、非現實的舊文學,要把握住現實世界。
換言之,自然主義文學主張用寫實的筆調,刻畫出人生的真實面,無需多餘的潤飾。
(施翠峰)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