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壓電效應】 某些非對稱性的晶體,當感受機械應力時,表面會帶相反的電荷。
反之,若置晶體於電場中時,晶體會沿某軸膨脹,又沿其他軸收縮,此種現象稱之為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Effect)。
壓電效應最早於西元一八八○年為居禮(Curie)兄弟所發現。
晶體表面因壓電效應而產生的電荷量,與所加張力成正比。
而且當張力改為壓力時,電荷符號亦會改變。
又當電場與應變均很小時,兩者有線性的關係。
凡具有不同角度的一個或多個極軸之非對稱性晶體,均顯示壓電性。
這些壓電性晶體,一般均屬於三角晶系(TrigonalSystem),有X、Y、Z三個主軸。
其中Z軸稱為光軸,X軸稱為電軸,而Y軸則稱為機械軸或第三軸。
利用壓電性晶體可製作換能器(Transducer),而將機械能變換為電能,或將電能變換為機械能,於實用上非常重要。
石英(Quratz)與羅謝耳鹽(RochelleSalt)的壓電效應比較顯著,其用途例如石英錶中的振盪器、超音波接收器等。
壓電效應於沿晶體某一方向切下來的薄片中,最為人所熟悉與常用。
沿不同方向所切下之晶板,其天然機械共振頻率以及溫度係數,亦不相同。
應用於振盪器的晶板,必須採用主表面垂直X軸,或垂直Y軸而切下之晶板,前者稱為X切出板,後者稱為Y切出板。
另外又有T切出板,其主表面與Z軸夾一角度而非平行,此種T切出板,不受溫度影響。
(黃文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