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邋遢本】 邋遢一詞,是形容不潔淨或極不整飭的意思。
南宋時曾刊行南北朝七史,當時藏書家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中著錄說:「嘉祐中,以宋、齊、梁、陳、魏、北齊、周書舛謬亡闕,始詔館職讎校。
曾鞏等以祕閣所藏多誤,不足憑以是正,請詔天下藏書之家,悉上異本,久之始集。
治平中,鞏校定南齊、梁、陳之書上之,劉恕等上魏書,王安國上周書,政和中始畢,頒之學官,民間傳者尚少,未幾遭靖康丙午之亂,中原淪陷,此書幾亡。
紹興十四年(西元一一四四),井孟憲為四川漕,始檄諸州學官,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州,皆不被兵,書頗有在者,然往往亡闕不全,收合補綴,獨少後魏書十許卷,最後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者,於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刊行焉。」
後世遂據此稱之為眉山七史。
不過近人就書中的刻工及宋諱字加以研究,提出此七史並非刻在眉山,也非紹興時所刻。
在還沒有發現最有力的證據之前,尚無法確定南北朝七史真實的刻書年代和地點。
由於該七史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因此稱為宋刊九行本。
宋刊九行本七史的書版,宋亡以後,轉送元西湖書院儲存,元季余謙、葉森等曾督刻整修印行。
明洪武間,版片又轉存南京國子監。
此七史版片,入南監之後,大都模糊漫漶,且斷爛刺目,極不整飭,於是著錄家以用這樣版片所印的書,稱為邋遢本,又因該七史的版片,每半葉九行,所以又稱它為九行邋遢本。
(吳哲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