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醫學●三部九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6 08:5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醫學●三部九候

 

是把人體分頭面為上部,手為中部,足為下部,以這三部為切脈部位,而三部中各有天、地、人三候,合而為九候。

 

統稱三部九候。

 

脈象之變化與相應如何,以發現疾病與生死。

 

三部,以人有上中下三部,每部又有天地人三候,這就是脈病部位。

 

從這些部位,分別脈象至數,觀察形氣強弱,來分析疾病死生,以處理各種疾病,以調理陰陽要實,而袪除病邢。

 

醫者必精熟素問三部九候、十二經、五藏六腑、表裏孔穴、本草方劑,研究詳明後,始可言醫。

 

病內外異同不一,血脈盈虛非耳目所見能察無遺,必先診後而詳審。

 

現寸關尺也,上部為天肺也,中部為人脾也,下部為地腎也,部各有三合為九候,上部面額動脈,主頭角之氣也。

 

上部地兩頰動脈,主口齒之氣,上部人耳前動脈,主耳目之氣。

 

中部天手太陰肺之氣也,下部天足厥陰肝之氣也,下部地足少陰腎之氣也,下部人足太陰脾之氣也,合為九候。

 

尺內兩傍,則季也,尺外候腎,尺裏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外,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侯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脈之功用,在診察營衛循環之變化,如體溫之升降、心臟注射力之強弱等,皆可於脈搏之浮沈遲數而辨別之,若以方寸之地,分別五臟六俯之位置,而人疾患,大多數為營養氣血變化,細究脈搏即可以診察知之。

 

脈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是其病有內外證,其為之奈何。

 

(六十首即六十種論說,但內經也無所見,似為古昔有這種論說而沒有流傳下來)外證-病在身外,而病症出現於外表者;

 

內證-病在身內,而病證出現於腹內。

 

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已為寸關尺也。

 

九候浮中沈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疾也;

 

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齊之有疾也;

 

下部法地,主齊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素問-分頭面手足為天人地三部,每部候三穴,合為九候,而扁鵲便以寸關尺為三部,每部浮中沈合為九候,義若相悖,然其故一也。

 

蓋扁鵲之意,相內經諸篇,率皆去繁就簡,約示其意也,每每皆然,人病有滯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

 

故難經以寸口為大會,單持寸口廢除全身診法,亦進一大步。

 

又診脈方法有四,茲分別述之:一、脈管之形狀分大小長短洪細。

 

二、脈之位置分為浮沈伏革牢。

 

三、遲數結促。

 

四、滑濇躁虛實微弱散。

 

以上分別研究,大概括之矣。

 

業醫者入手辨明十二經絡,每一經中皆有陰陽,無論在經在腑、一寒一熱、一表一裏,辨之不明,臨症必誤。

 

古人療疾以望聞切為,後世舍去三者,以切脈為重,從浮沈遲數畫蛇添足,一病分幾十脈,一脈分數症,內經以平人脈為準,察其有餘不足,再從四大脈探討,斯得之矣。

 

(陸鶴)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73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12:5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