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政治●總體外交】 一、總體外交(TotalDiplomacy)之意義外交不是國家一種單純之行政工作,而是用以說服或協調其他國家之一種藝術和技巧;
尤其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與其他國家利益相衝突時用以調和之藝術和技巧。
總體外交,乃指外交工作不限於傳統式的政府對政府之正式外交,而應輔之以全國各行業、各團體、各階層,乃至於全體國民同心協力,扮演各種不同之腳色,作為致府之後盾,期能與世界各國之各有關單位暨人民作全面廣泛性之接觸,建立多元化之關係,並發揮其功能,故若干學者與政治家均認為總體外交應包括全民外交與革命外交兩層意義。
二、總體外交之目標我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明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除確定國體為共和,政體為民主外,並以三民主義為立國之原則,建國之目標。
與憲法前言「為鞏固國罐,保障民權,尊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之目的,前後呼應,意旨一貫。
又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而以促進國際合作,確保世界和平為目標。」
三、總體外交之策畫與指揮總體外交工作之主管單位為外交部,其他各部會均為協辦單位,行政院長為總指揮。
有關政策之制訂乃循政黨政治之常規,由總統兼執政黨主席裁決之。
主管理位依據既定基本國策、外交政策及方針,訂定分地區之具體工作方案,並設立地區協調會報,定期召集政府各部門駐外人員交換經驗、溝通意見、建立共識,俾能密切配合,相互支援,以發揮每一地區之外交力量與功能。
四、總體外交之作法中興以人才為本,政府首先應培育並遴用忠誠幹練、有為有守之外交人才。
革命外交之作法,不能拘泥於傳統,而應因人、因事、因地制宜,作妥善之分工,並密切協調配合,無論團體或個人,均應在國家利益為前提之原則下,捐棄成見,消除本位主義,發揮團隊精神,主動積極地靈活運用,俾能繼續與有邦交之國家,增進友好合作關係,並同時拓展與無邦交國家之實質關係。
全民外交之作法,應透過文化及科技交流、經貿關係,新聞傳播、體育及專門技藝競賽、個人交往等,使每一國民均能利用機會發揮推銷員之精神,儘量爭取友人,最低限度要加強外人對我國之了解。
(一)執政黨:中國國民黨在其祕書處,設立國際關係室,專門負責有關國際政黨間之連繫,政黨資料之蒐集,以及黨的訊息資料之交換等。
其具體作法為:促進彼此間文化交流;
建立經貿關係;
加強宗教人士暨民間團體之相互訪問;
加強黨重要幹部相互訪問與觀摩;
爭取國會議員來我國訪問。
績效卓著。
(二)省、市政府及學校:臺灣省與美國七個州締結為姐妹省;
臺北市與美國十一個市締結為姐妹市;
高雄市與美國三個市締結為姐妹市。
各級公私立學校與各友好國家之學校,締結為姐妹校者,為數亦多。
建立多元化之關係,擴大影響,效果良好。
(三)僑務委員會:該會輔導海外二千四百餘萬僑胞,展開國民外交工作之作法為:1.以全僑力量支持政府,作為外交上之尖兵,期能與當地政府和人民結成反共聯合陣線。
2.全球僑胞應積極與當地政府及人民充分合作,以粉碎中共任何分化顛覆之陰謀。
3.鼓勵僑胞參加各種國際性組織。
諸如扶輪社、獅子會、青商會等,結合當地正義人士,防範中共滲透,以粉碎其統戰陰謀,安定當地社會及華僑社會。
4.鼓勵華裔從事當地政治工作,以增加在僑居地之影響力及地位,藉以發揮僑胞反共潛力,頁獻良多。
(四)亞盟、世盟暨世青盟:促進亞洲自由國家之團結;
團結全世界愛好自由人民,阻止和擊敗共黨侵略與顛覆活動,並由人民之反共團結,升高為政府間之反共合作;
加強青年之反共活動,績效卓著。
(五)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該會之宗旨乃促進太平洋地區各國間文化學術交流,及增進民間相互了解與認識。
其具體作法為:1.設置獎助金,以鼓勵外國學者對我國傳統文化及歷史之研究。
2.?
辦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3.邀訪與接待外賓。
4.組團出國訪問和參觀,展開國民外交工作,收穫頗多。
(六)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該會常派員出國參加國際性會議,與國際婦女團體經常連繫,接待來華訪問之國際友人及團體,以加強聯誼及增進了解;
並捐募衣物救濟越南難民,發揚正義及增進友誼。
(七)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該會經常組隊出國訪問、比賽、競技,或邀請國外運動團隊來華訪問,並?
辦國際性運動錦標賽或邀請賽等,績效卓著。
五、我國現階段之外交概況我國目前與世界上二十二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另與一百四十餘國及地區建立實質關係。
(一)美國方面:溯自卡特總統於四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輕義背信,棄友媚仇,竟乘國會休會期間,接受中共三條件-斷交、廢約、撤軍之勒索,宣布與我斷交,而與中共關係正常化。
但因中美兩國邦交向稱厚篤,尤其參、眾兩院議員,無分黨派,絕大多數,均其其以為不可。
故有臺灣關係法之產生,作為中美兩國外交運作之依據。
美國乃成立在臺協會,我國則在美國設立北美事務協調會,並在各有關城市,設立十個辦事處。
迨雷根總統就任以後,中美關係已有改善。
(二)西歐與北歐方面:我國在西歐十四國設有文經、貿易等機構,而西歐亦有十個重要國家在華設有十二個代表機構,其中四國並有八家銀行在華設立分行。
顯示我國與西歐國家之實質關係,正在繼續改進加強中。
又瑞典已在華設立辦事處,觀察家均預測我與北歐各國關係將予加強。
(三)中南美方面:原來與我國維持外交關係者有十一國,一九八一年八月,聖文森國與我建立外交關係;
海地共和國於一九八二年十月,正式在我國設立大使館,厄瓜多爾已決定在華設立辦事處,故此一地區,除十三國與我建立外交關係外,另有數國正在增進實質關係中。
(四)非洲暨中東方面: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及南非共和國之合作交往,均在不斷加強中;
同時我國對其他友邦,諸如:賴索托王國、史瓦濟蘭王國、馬拉威共和國等國家之經技合作,規模不斷擴大。
(五)亞洲太平洋方面: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行政院院長孫運璿應邀訪問印尼,與蘇哈托總統及政府首長就兩國之關切問題進行會談,結果圓滿,雙方決定擴大農、工、漁、商各業及科技之合作,有利兩國實質關係之增進。
澳國政府已於一九八二年在華設立澳大利亞工商辦事處,加強今後雙方之經貿交流,東協五國為我近鄰,乃我重要外銷市場與原料供應地,實質關係一向甚密切。
(六)東北亞方面:目前我國與韓國邦交甚篤,與日本則維持實質外交。
至於南亞的印度,其人口現為七億,係我國之鄰邦,兩國之邦交亟應開展。
(七)亞盟、世盟與世青盟:亞盟成立於一九五四年六月,先由中、韓、菲三國反共領袖開其端,至一九六七年,即已發展成擁有包括亞洲以外各洲區二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為會員單位之國際反共組織。
世盟成立於一九六七年九月,為一國際反共聯合組織,現有一百一十二個會員單位,遍布於全世界各地區。
世青盟成立於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我國已於一九七八年三月成立世青盟分會,並與日、韓、澳、紐、泰、馬、約、沙及印度等國共同發起組成亞青盟,現有亞洲二十個國家之青年代表參加,因而加強亞太及中東地區青年之反共活動。
(談子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