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阿拉伯文●穆斯林兄弟會】 穆斯林兄弟會(TheMuslimBrethren),係宗教兼政治性的回教運動,創始人為埃及之哈珊邦那(HassanBanna)。
係一種祕密組織,組織中有聲名狼籍之軍人,以及各種分子。
兄弟會最初是一種宗教運動,西元一九二八年開始在蘇伊士運河一帶展開。
一九三三年,哈珊邦那以小學教員身分加入,首腦部移至開羅。
說教工作次第展開,並開藥房,立醫院、成人補習班,設教堂及各種企業。
一九三六年,英埃簽訂協定,兄弟會予以反對,並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權益,加以支持,由是提高其聲望,並擴展及鄰邦,特別是敘利亞。
一九五二年,「自由軍官」革命,最初雙方頗為合作,但因兄弟會擁有武力,且與左派合作,志在取得政權,兄弟會向新政權要求對重要決策擁有否決權。
由於哈珊邦那已於一九四九年二月被刺,新任之領袖胡德庇(Hudaybi)要求在新政府中具有「導師」地位,雙方交惡。
兄弟會乃加緊在學校、工會,甚至於軍中活動。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三日,兄弟會被解散,領袖亦被捕。
但因納吉布與納瑟之間爭權,其活動再度恢復。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英埃簽約,兄弟會盡全力反對,十月二十六日,納瑟被刺未中。
兄弟會數千人被捕受審,重要分子被處決。
胡德庇處死刑改無期監禁。
其中反對恐怖主義者,則加入新政府效力。
一九六五年,推翻納瑟政府陰謀被揭發,大獄再興,多人被捕或祕密逃亡。
但政府仍不時在其威脅之下。
一九七○年納瑟逝世,沙達特繼任,曾陸續將獄中人犯釋放,但一九八一年十月沙達特總統被刺,仍係兄弟會分子。
兄弟會散布於各阿拉伯國家,其中尤以敘利亞受影響最深,一度兄弟會分子曾占內閣職位、議員等。
此外,在約旦、伊拉克、黎巴嫩均有組織。
至於埃及以外之兄弟會,是否與開羅有完全之聯繫,則不得而知。
兄弟會教條,認為祇有接受命令,而無平等觀念。
命令為神的意旨,涉及整個人類生活,其中包括教義、禮拜、祖國、民族、宗教與國家、精神與行為,均包括於可蘭經與劍之中,此項理由,對任何人,在任何時間,處任何國家,均無差異。
真誠信仰者,須將生命奉獻。
兄弟會要求將社會生活恢復至原始穆斯林時代,堅決拒絕任何受西方文化感染之事物,諸如衣服、禮俗、外語、日曆、作息時間、文娛活動、家庭生活,乃至政治、法律、教育機構等。
對外政策,在求所有伊斯蘭國家之統一,採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之長。
「財產私有」被國家承認,但財產之真正所有權則屬於神。
恢復哈利發制度,領袖由社團選舉產生,對社團負責。
社團選舉代表,以處理區內事務。
領袖須接受屬下之意見,而遂行其權力。
(丁慰慈)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