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道家哲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8 17:04: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道家哲學

 

道家哲學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與莊子。

 

老子之先有楊朱的為我思想,楊朱之先有隱者的避世行誼。

 

依論語的記載,有晨門、接輿、荷蕢、長沮、桀溺、荷蓧丈人等隱者,對儒家的人間奔走,行道天下的救世態度,不能同情。

 

晨門說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憲問篇),正對揚出隱者是知其不可而不為,孔子慨歎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微子篇)此照顯出隱者是不與人同群,而寧願與鳥獸為伍的人生態度。

 

鳥獸是自然,人群則是人文,隱者就是要離開人文,歸向自然。

 

楊朱的思想,與當時的墨家,並稱顯學,一主為我,一主兼愛。

 

墨子是「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楊朱是「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

 

兼愛是承擔天下,為我是回到自己,楊朱的為我,很可能是墨子兼愛的反動。

 

故為我,不一定是自私,韓非子云:「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

 

(顯學篇)此為遠離人群,而回歸自我的價值取向。

 

隱者避世的行誼,與楊朱為我的思想,到了老子,才由生命的實感體會,往外推出,在理論理性的層次上建立了形上學的體系。

 

道為天地萬物的根源之始與生成之母,根源之始就「無」說,生成之母就「有」說,故無與有是道的兩面相,是道的雙重性。

 

道既是無又是有,這是有無渾同的玄,天地萬物就在有生於無的玄理中被實現。

 

而有無渾同的玄理,是由吾心虛靜觀復的玄智開。

 

所謂玄智,是就道心說,心靈虛靜是無,照顯觀復是有,吾心虛靜的無,可以照顧萬物的有,就由無的作用,保全一切的有。

 

此就主觀說玄智,就客觀說玄理。

 

由修養證成玄智,由玄智開顯玄理,再以玄理體會天地萬物的根源與生成。

 

以無有渾同的玄為性的道,它本身就是究極的,所以說:「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自己如此,有別於他然,他然是被外在決定的。

 

落在生命說,清靜無為的人是自然,競逐名利的人是他然。

 

他然是有心有為,自然是無心無為,有心有為是自困自苦,無心無為是自在自得。

 

有心有為是人文,無心無為是自然。

 

老子是要遠離人文,回歸自然。

 

到了莊子,把老子形上學的理論體系,完全化掉,消融在真實生命的流行中。

 

故莊子不再以概念的語言去說道,而是以意象的語言,去描述修道之士的親切體會,如謂:天人、至人、神人、聖人、真人等。

 

莊子的義理,逍遙遊說生命由小而大,由大而化的超拔提升,齊物論說物我莫若以明,照之於天的同體肯定,大宗師說天人知天知人,真人真知的圓融為一。

 

莊子以為人生的有限,在「一受其成形」即「不亡以待盡」,人生的困苦在「與接為構,日以心鬥」,人的生命主體是真君,真君落在形軀中,即面對死生的問題,且通過耳目官能與物象相接,心一執著即構成心知,由是而有是非,死生是非的心知心執對生命形成的負累壓力,就是日以心鬥的情識。

 

情識情結如幻如化,生命形同倒懸,惟有「離形去知」的坐忘工夫,才能「懸解」,解開死生與是非的桎梏。

 

(王邦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7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12: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