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8 20:10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稷下】
稷下,在齊都之西門。
齊都在今山東省臨淄縣西,臨淄縣西南十三里有稷山,其西門就以山而得名。
時齊之學土集於稷門之下,故云稷下。
劉向別錄云:「齊有稷下,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
徐幹中論亡國篇云:「齊桓公立稷下之宮,設大夫之號,招致賢人而尊寵之,孟軻之徒皆遊於齊。」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騶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千百人。」
又孟荀列傳云:「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可勝道哉!」
又云:「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覽天下諸侯賓客,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
又云:「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
新序云:「騶忌既為齊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屬七十二人,皆輕騶忌,相與往見。」
由上述可知:其一、齊自桓公開始,歷經威王、宣王、湣王、襄王,前後五世,在國都稷門之下,建高門大屋,設大夫之號,以拉引天下賢士;
其二、群集稷下之士,享有上大夫之祿養;
其三、稷下學士是不治而議論,無政事之勞,而喜議政事的是非;
其四、稷下學風極一時之盛,孟子、荀子亦嘗遊學於此,儼然已成一思想的重鎮。
稷下賢士群集,學風鼎盛,不治而議論,開出政治支持學者著書講學的最佳先例。
(王邦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