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醫學●放射線診斷】 自從西元一八九五年倫琴氏發現X光線至今才八十年,但對醫學之貢獻,突飛猛進,除了放射線治療之外,診斷方面,已成為不可缺少之工具,醫學發達國家,放射線學之使用,每年增加百分之十五~二十,其前途可以斷言將繼續增加。
一、放射線檢查之準備及注意事項:(一)透視(Flourscope):透視前:檢查醫師應戴紅色眼鏡五~十分鐘,以使其眼鏡黑適應。
(目前裝設有TV之X光機無須暗適應)透視時:檢查醫師應穿著鋁質皮衣及手套、及膠片佩章(FilmBadge)儘量減少X光之感受量,檢查醫師應儘量在最短之透視時間內獲得診斷所需之徵象。
透視之應用:應限於一般動態器官之檢查,如消化道心臟大血管搏動、隔肌之活動等,放置器械導管於體內器官時,需透視之協助,但任何診斷,均須X光片之證實及記載,僅憑透視而臆斷疾病,實有危險,肺部疾病之診斷,應以X光片為主,不應再以透視而為診斷依據。
(二)X光片攝取(Radiography):除一般標準例行(如胸部X光片)之檢查外,從事診斷之醫師應確悉患者病灶之部位而指導技術員從事攝取所需之X光片,在攝取X光片上,其範圍應僅限於受檢查之部位,技術人員應使用遮板(Collimator或Shutter)以限制X光之範圍。
(三)特別檢查:如心臟血管、神經系統等常需透視協助,檢查者應儘量在最短之透視時間內獲得所需徵象,常需注射含碘之水溶對比劑,檢查者應時時注意受檢之情況,並應有急救之設備,如氧氣等,以策安全。
二、放射線診斷簡單原理:當X光線穿經人體後,部分被吸收,部分則穿經人體而達X光片,使其感光而產生影像,X光被人體吸收之多寡,與人體組織之緻密有關,因而產生深淺不同影像,而醫師?
依其深淺濃度不同之影像,而判斷人體內器官是否正常或具何種病理變化。
以上係指一般X光檢查而言,但有時候正常與病理或正常與正常組織之間,其對比未能達到顯明之程度而使診斷產生困難時,則需借助對比劑(ConstrastMedia)使用。
三、放射線診斷基本條件:放射線診斷之應用繁多,無法一一介紹,以下所述,係一般原則,以供參考:(一)良好的X光片:診斷醫師應拒絕對一不佳X光片作任何之臆斷。
(二)良好之基礎醫學:惟有熟識正常之器官,始能辨識器官之異常,而診斷醫師更應熟悉生理學,以明瞭動態器官之生理及病理狀況。
(三)良好位置X光片:對某一器官完善之X光片,應包括前後或後前及側位二X光片,以便顯示器官之全都。
(四)良好之臨床診斷:放射線學雖為一實驗室診斷,往往須要將其檢查及臨?
症候相配合印證,始能獲得一完善正確之診斷。
(五)高度警覺:醫師於判讀X光片時,應有高度警覺性,初學者應建立一系列之檢視法。
四、放射線學診斷之前瞻:最近幾年可預見之發展:(一)機械之進步:由於工業之進步,在控制X光產生之部分,趨向自動化,快速換片及電視之廣泛採用,將更擴大X光之檢查範圍。
(二)放射防護之改進:X光機之製造,將有更多之防護設施與規定,檢查者及病患所接受之放射線劑量,將更形減少。
(三)普檢之增加:X光機為一種簡單而極有效之普檢方法,如肺部普檢對肺結核及肺癌之早期診斷,胃部普檢對胃癌之早期診斷等。
(四)特別檢查之增多:醫院內由於外科及麻醉手術之進步,醫師需求更確實之診斷及病灶之確切解剖位置,今後將經由特別X光檢查,如:心臟血管及電腦斷層攝影檢查,進而研究器官動態之清況。
(郭永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