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七雄】 東周晚葉,自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四○三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後,乃入於戰國時代。
由於春秋以來諸侯兼併之結果,但餘韓、趙、魏、齊、楚、燕、秦七大強國,七強相爭,戰事慘烈,故稱為「戰國七雄」。
七雄之局勢,韓、魏居中原,成為四戰之地;
燕、趙在北方,曾逐胡人,築長城,開拓北疆。
齊、秦分霸東西,曾一度被稱為「東西二帝」。
楚國則席捲大江南北之地,拓境至五嶺。
戰國初期,七雄大致成平衡之勢。
唯秦國獨據關中之勝,以建瓴之勢,憑陵東方,攻守裕如,又得漢中巴蜀之富饒,無後顧之憂。
自秦孝公用商變法,建立一嚴酷之軍國民組織,國家日益富強。
出崤函東侵,先弱韓、魏,繼破趙、楚,六國竟不能抗。
有周人蘇秦,遊說六國,建議六國合從以抗秦;
又有魏人張儀,建議六國分別聯秦以修好,此為「合從連橫時期」。
但無論合從連橫,均因六國間之矛盾,終被秦人遠交近攻而各個擊破。
秦孝公後,歷惠文王、武王,至昭襄王時而達於全盛。
昭襄王在位有五十六年之久,以白起為將,戰無不勝,對東方大張撻伐,大事擴張。
當昭王卒時,周赧王降秦而周亡,六國乃成殘局。
更歷孝文、莊襄兩王,僅六年而秦王政繼位。
截至秦王政之二十六年(前二二一)先後以風掃落葉之勢,吞滅六國,乃結束「戰國七雄」之局。
(陳致平)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