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孝經注疏】 孝經有今文、古文二本。
今文孝經,乃秦火之餘,河間顏芝所藏,漢惠帝除挾書禁令之後,其子顏貞獻於河間獻王。
該書係用漢隸書寫,故稱今文孝經。
又漢武帝時,魯恭王毀孔子舊宅,壁中得古文尚書、論語及孝經等,皆用蝌蚪文字書寫,故稱古文孝經。
漢代,今文與古文之孝經並行,今文由長孫氏、江翁、后蒼、翼奉、張禹等傳授,又有鄭玄注孝經一卷,相傳為鄭玄所作或謂玄孫小同所撰。
晉武帝時,荀昶集孝經諸傳,以鄭注為宗。
關於古文孝經,相傳漢武帝時,孔安國作傳。
昭帝時,魯三老獻古文孝經。
後漢光武帝時,衛宏校訂。
梁代,今文、古文並行,且立學官。
隋書經籍志云:「孔注本亡於梁亂。」
故陳、周、齊各代,只有鄭注今文流行。
隋時,王劭得孔傳古文,傳諸劉炫,炫序其得失,作義疏授徒,其事聞於朝廷,遂與鄭注共立學官。
唐玄宗開元七年(西元七一九年)三月,召集群儒,令其議論兩書之是非得失。
當時,劉知幾立十二驗,以駁鄭注,主張劉炫所校之孔傳為是。
而司馬貞極論古文孔傳為偽作,力主今文鄭注為是。
玄宗廣採韋昭、虞翻等六家之說,並參酌孔、鄭二書,成「御注孝經」,於開元十年頒行天下,天寶二年(七四三),再為修訂,並於四年九日,刻石於太學,即所謂「石臺孝經」。
宋真宗時,邢昺目等奉據「石臺本」,作「正義」,即今傳十三經注疏本。
(林尹)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