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南方大港】 國父手著實業計劃,主張在我國海岸,開闢北方大港、東方大港、南方大港三個世界大港,亦我國的三個一等港。
南方大港為第三計劃的主要之點。
國父心目中以廣州為南方大港,其理由有四:一、廣州為我國南部的商業中心,是西洋通我國的最大都市。
二、廣州海港的改良,我國南部的繁榮,間接足以增益香港的商務,不致引起英國的疑懼。
三、廣州位於廣州河汊之頂,此河汊由西江、北江、東江三河流會合而成,全面積有三千平方英哩,是我國最肥饒的沖積土壤。
每年收穫三次:兩次米作,一次雜糧,如馬鈴薯或甜菜之類。
蠶絲每年收成八次,又盛產多種美味果實。
廣東全省人口,大半住於此河汊及其附近。
四、廣州為我國南方內河水運的中軸,又是海洋交通的樞紐,就世界海港而論,實居於最利便的地位。
國父改良廣州為南方大港的計畫,主要包括兩大工作:一、整治通海水道─廣州通大洋的水路,大概甚深,只有兩處較淺,應予濬深,並加築範堤:(一)零丁島至虎門之間,左岸自海岸至東新坦頭、東新坦尾至零丁坦頭,各築一水底範堤,與東新坦同高,成一連續海堤,以導引零丁坦左邊的下層水流。
右岸自萬頃沙外面沙坦起,穿過零丁橫沙,至其東頭盡處建堤,以限制零丁橫沙右邊的下層水流。
合左右兩岸水堤,可使下層水流在零丁橫沙與零丁坦間沖出中央深水道。
並利用自然沖積,兩岸填成新地,償還築堤工程費仍有餘裕。
(二)虎門至黃埔之間,可使東江出口,集中於鹿步墟島下游與珠江合流的一枝,其餘在第二閂洲以下各枝均築堰截塞。
右岸分別在江鷗沙至加里吉打灘邊,海心沙至第二閂洲下端,海心沙至瑞成圍頭,長洲島與第二閂洲間適中處至中流灘頂;
左岸在漳澎尾沙至中流端二閂洲下端,漳澎常安圍上游至二閂洲坦上端中流,鹿步墟島下端至中流築範水堤壩七段,以閉塞支流,集中水道增加流水速率,沖刷河底增加深度,且自然填積新地,利用價值甚高。
二、新建廣州市─新廣州市應跨有黃埔與佛山,以車賣砲臺及沙面水路畫分為兩區:東營商業,西建工廠。
一方面重浚港面新水道,一方面築堤填河,建設有關工程,吸引僑商歸鄉居住,並開採西北隅市界煤礦,產生電力與煤氣以供市用。
國父深信三個世界大港中,廣州最能獲利。
(曾仕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