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美國共和黨】 美國共和黨,初為反對奴隸制的政黨,西元一八五四年七月六日,在密西根州傑克遜城(Jackson,Michigan),提名第一位共和黨員參加全州性公職競選,是為該黨悠久歷史之正式開始。
其時,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Kansas-NebraskaBill)方通過於國會,該法案將可否蓄奴授權各州自決,重啟奴隸制度擴張問題的爭議,激怒了在傑克遜集會的人,因而有共和黨的成立,並提出了第一個共和黨競選該州公職的候選人名單。
一八六○年,林肯(AbrahamLincoln)當選總統,進行對南方的內戰成功,共和黨乃告確立。
自一八六○至一九三二年,共和黨稱霸美國政壇,占據白宮長達五十六年。
這段時間共和黨的總統計有:林肯、格蘭特(UlyssesS.Grant)、海斯(RutherfordB.Hayes)、加菲爾(JamesA.Garfield)、亞瑟(ChesterA.Arthur)、哈里遜(BenjaminHarrison)、麥金萊(WilliamMcKinley)、老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塔虎脫(WilliamTaft)、哈定(WarrenG.Harding)、柯立芝(CalvinCoolidge)、胡佛(HerbertC.Hoover)。
共和黨的支持者,主要是來自工商業地區、中西部的農業地帶和畜牧區。
這種結合,由於和從事維護聯邦的內戰成功而與共和黨有情感的關係而加深。
約莫半個世紀中,聯邦的退伍軍人和黑人,大部分都投共和黨的票,直到一九三○年代為止。
一九二○年代,參加內戰的老兵逐漸凋零,都市與起,共和黨的選票亦逐漸受損。
由於繼長增高的工業化所引起的變化,使多年來帶給共和黨勝利的各種力量之持久結合,逐漸消失。
理論上,共和黨的思想,是在支持工商企業,和保護個人及人類自由之間徘徊;
傳統上,共和黨維護自由企業,不認為集體主義者所組織的社會有何可取之處。
多年以來,共和黨傾向於用輔導措施去協助保障私人企業,而不願像民主黨那樣用政府的力量直接干預,提出導致赤字預算的立法。
不過,不同的共和黨總統,領導方式也有不同,在老羅斯福和第二任的艾森豪政府主政時,其政策所涵蓋的範圍,預算之龐大,也是非常可觀的。
但一般而論,共和黨的領導者,似乎相信滿足人類需求的辦法,是透過自由競爭的私有經濟,政府只是從旁協助,而非加以控制。
雖然共和黨內的確有人喜歡使用激烈及令人難於忍受的手段,抑制個人權利;
但整體上說,共和黨仍是溫和的保守主義的代表。
其大多數支持者,既強烈地反對新法西斯主義的思想,也強烈地反對共產主義。
共和黨員一方面尊敬使美國得以偉大茁壯的傳統,同時也承認,需要配合國內外大工業社會的壓力,將傳統加以修正。
一九三二年以來,民主黨經由一系列的福利、勞工和民權立法,已將其號召力從「堅強的」南方和都市「政黨機器」,推進到有組織的工會、宗教,和少數民族中去。
多年來共和黨已淪為全國及國會中的少數黨。
但它仍能藉共和黨員,加上大多數獨立人士及部分民主黨員的結合,贏得總統的選舉,而使艾森豪、尼克森和雷根進入白宮。
(雷飛龍)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