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胞形成】 Sporulation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細胞形成胞子是為了抵抗外界惡劣的生存環境,在胞子的形成過程中,第一個可觀察到的特徵是軸絲(axialfilament)的生成,軸絲是指二個染色體之間由DNA所構成的長桿狀結構,在軸絲生成之後,細胞膜開始下陷,幾乎接觸另一面細胞膜而將細胞質分成二部份,而每一部份各有一個染色體,比較小的那一部份會發展成單一的內胞子,因此又稱為前胞子(forespore或prespore),之後,前胞子被較大的細胞質吞噬包圍,因此多了第二層膜,稍後構成胞子硬殼的物質會在二層膜之間形成,其主要成分為胜肽聚糖(peptidoglycan),在同時胞子的外膜會發展出板狀的蛋白質構造,這種蛋白質富含了cysteine/cystine及lysineresidues且為親水性,而此蛋白質最後會包圍住整個胞子,稱為外芽胞(exosporium)。
因此胞子外膜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發展完成的硬殼及外芽胞,則稱為成熟,胞子成熟之後,母細胞即水解(autolysis)而將胞子釋放出來。
【l.P.SingletonandD.Sainsburg,DictionaryofMicrobiology,1978;
2.戴佛香、陳吉平,最新微生物學辭典,1987】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