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擾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 10:3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擾流

 

SocialEntropy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entropy之觀念,首先起源於熱力物理學;

 

entropy一詞,乃RudolphClausius於1854年借用希臘文代表「能」的字根en(energenia),加上代表「變易」的字根(trepein)合成此字來代表「改變的能」這個概念;

 

更確切而言,是用來代表「能量」在做完「功」後,變為「不可收回」且無用之「廢能」。

 

基於能量不能消滅(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滅),但卻逐漸由可利用之形式轉變成不可利用之形式,即為熱力學第二定律。

 

自然界中entropy之總和不斷地增加,且entropy不僅為熱力系統中不可利用能量的一種衡量方式,亦為衡量「紊亂」或「混亂」程度的準則。

 

而entropy在物理學中先後被翻譯成熵、熱力函數及能趨疲,科技整合之風起後,此概念被運用在社會科學上,而被譯為「擾流」。

 

對於社會學家而言,「擾流」意義之認識,不僅在社會科學上有許多突破性的發展,其在人文思想上更增添其時代價值。

 

早期社會人類學家關心的是社會體系中,系統內安定的概念。

 

Pareto指出早期統計學者認為在一個體系內,系統內部會因天災、人禍、戰役等因素而導致短暫波動,旋即會逐漸再呈穩定狀態。

 

根據Prigogine對熱力學的研究而提出擾流公式:在一開放系統中,雖然內部擾流在系統內穩定不變或增加,但外界擾流可被減低壓抑,整個系統秩序會持續或增加。

 

他同時提出人類社會體系,如所有生命組織一般是一種耗能結構,因人類社會體系需繼續不斷消耗一定能量來維持平衡,然而現代文明社會的各個層次,卻都忽略了控制「耗能結構發展自然大法—擾流法則」。

 

本論點使人認識到生物與社會間所存在的模式相似,提供社會發展及環境管理有了更佳之研究途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6 01:26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