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 Wave
【辭書名稱】環境科學大辭典
波浪為水面之週期性起伏現象。
波浪運動中水分子本身僅在其原位置附近作週期之上下往復運動,並不隨前波形前進。
在波浪運動中,水面最高之處,稱為波峰,最低之處稱為波谷。
波峰至波谷之垂直距離,稱為波高;
相臨波峰或波谷間的水平距離,稱為波長。
波峰向前傳播之速度,稱為波速。
波峰傳播一波長所需時間稱為波浪週期。
實際的海浪形狀為許多波浪所疊加而成,相當錯綜複雜。
波浪的成因有很多,形式也很複雜,最主要的成因是由風吹海面所產生,稱為風浪。
風為空氣分子移動所產生的現象,空氣分子在海面上接觸到水分子後,將部份動能轉移至水分子,水分子接收動能後,在海面上作規則性的往返運動,形成波浪。
波浪的大小也與風速的快慢有直接的關係,風速越快,吹得越久,傳到海面的能量越多,則形成的波浪波速快,波長及波高也較大。
當波浪由生成區向外傳播時,只有波速相同的波浪能一起到達遠處海域,因此可觀察到具有相同週期且規則起伏的湧浪。
其他如因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爆發而引起的波浪,稱為地震波浪,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當傳播到海岸時常會形成海嘯;
潮汐又稱潮波,和內波皆可視為波浪的現象。
波浪產生後在海面上傳播,如果水深遠大於波長時,稱為深水波(deep-waterwave),波浪運動僅限於海面附近,不受海底地形影響,其波速可以下式表示: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
上式顯示在深水海域,波速與波長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波長較長的湧浪比一般風浪傳播速度要快。
當波浪進入淺水海域時,若水深大於波長的1/20時(h>l/20L),波浪運動會受海底地形的影響,這時波速與水深平方根成正比,即:因此在淺水海域波浪受水深淺的影響,會有明顯的折射(refraction)現象,波浪前進的方向會與等深線成垂直,而由於近海岸的水域等深線大多平行海岸線,因此在海邊所看到的波浪多半為直接拍岸而來。
波浪傳送到海岸時,因水深變淺,由於海床的摩擦力,使得水分子的運動軌跡由圓形壓縮為橢圓形,當波谷的水分子接觸到海床,波峰的水分子並未受影響,此時波峰的速度與波浪底部的傳播速度不一致,無法維持完整的波型,波高、波長均會改變,波峰的水體先衝向岸邊,形成碎波現象,這時波浪的能量釋放出來,影響到海岸地形或海岸結構物。
若波高較大時,碎波現象以捲浪形式出現,在海邊戲水時必須小心提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