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檔案館是集中、永久保存檔案的基地,是提供檔案信息為社會服務的中心,是科學文化事業機構。
其主要的社會職能是:(1)積累和管理國家檔案財富;
(2)傳播檔案信息為社會服務;
(3)提供原始憑證維護歷史真實面貌;
(4)承擔宣傳教育。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考古家發現了西元前1300多年前古代希臘克里特島米諾斯王宮的檔案庫遺址,在那裡挖掘出數千塊泥板檔案,專家們認為這是歐洲最早的檔案庫。
西元前30年開始的羅馬帝國時期建有皇帝檔案館,9世紀初查理曼大帝建立了宮廷檔案館,1200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建立了憲典寶庫,1305年英國國王把倫敦塔作為保管國王檔案的地方,1545年把西曼卡城堡用作檔案館,1612年羅馬教皇保羅五世建立了梵蒂岡機密檔案館。
具有現代意義的檔案館開始出現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1790年9月成立了法國國家檔案館,依照法律規定,負責接收歷屆議會、各法律機關和行政部門的全部檔案文件,廢除了封建社會的檔案機構體系,進行檔案工作改革,提出了著名的開放原則。
俄國根據1918年6月1日列寧簽署的「關於改革與集中統一管理檔案工作的法令」,撤消了一切政府機關所屬的檔案館,組成了由檔案管理總局統一管理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檔案館網。
檔案館根據不同國家的社會政治制度、結構形式和收藏檔案範圍和內容形式的不同特點,大致可畫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國家檔案館,(2)非國家檔案館,如大學檔案館和私人企業檔案館,(3)教會檔案館,(4)政黨檔案館,(5)中間性檔案館(文件中心),(6)專業檔案館,如: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軍隊等,(7)機關檔案館、(8)歷史檔案館、(9)照片檔案館、影片檔案館和錄音錄像檔案館等。
檔案館館藏來源是通過接收、收集、交換、複製、購買、捐贈、遺贈、寄存和租借等手段獲得。
檔案館管理分集中式和分散式。
我國檔案工作有悠久的歷史,在古代許多王朝都建立了檔案庫,如:殷朝的甲骨檔案庫,周朝的天府,漢朝的石渠閣、唐朝的甲庫,宋朝的架閣庫,明朝的後湖黃冊庫,明清的皇史宬以及清朝的內閣大庫等。
具有近代意義的第一所檔案館是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於1923年建立。
1949年後建立了中央級綜合性檔案館:如中國照片檔案館、中國地名檔案資料館、外交部檔案館、全國地質資料館以及一些企業、事業單位檔案館。
截至1992年底,中國大陸各級各類檔案館已達3,585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