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體意識】 BodyConsciousnes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軀體意識是人意識到自己存在於世界上的特質。
在人的意識中,知覺到自己存在的具體形象,便是自己的軀體。
對這方面的論述,從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由思維肯定自己的存在,由意識存在的自明性肯定了「心」的實體的存在。
人兼具思維與延展兩種特性,是心物(軀體)所組成的整體。
心物二者以松果腺為溝通的媒介。
其後經驗論者認為,人在感覺事物時,如砌磚一般,撞擊在感官上是為刺激。
刺激經神經系統傳達,為人所感覺而行動,其中即含著軀體意識作用。
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Merleau-Ponty)提出「身體-主體」(body-subject)的觀念以說明軀體意識。
認為我們在知覺世界的過程中,並不如經驗論者說的,而是身體與世界形成一體,互為辯證。
藉身體與世界的接觸,人身同時「能感」與「被感」。
人在世界中發現事物且對事物有所掌握。
這如同嬰兒的成長,先是主體,然後再分化出部分,並非由部分(單一的感覺)到全體。
如一片馬賽克並不能喚起其他若干片的意義,因意義不是由部分而整體,而是先由整體而部分,然後再由部分到整體,形成意義不斷深化。
事物存在有前景(foreground)和背景(back-ground),經過前後意義的交融,意義才不斷豐富並深入。
梅洛-龐蒂也認為主智論者所主張的「注意」與「判斷」均不足以解釋人現實生活中的實例。
就「注意」而言,如果是由人的某些先前的經驗來了解現今所面對的對象,那麼這些先前的經驗形成前必有其更先前的經驗以知覺當前的經驗,但這些更先前的經驗似乎又要有較之更先前的經驗才有知覺的可能,如此將形成無限後退的情況。
「判斷」也不是由一塊一塊的感覺與預料來判斷當前的事物,而是先掌握住全體意義,再就個別部分顯示其意義。
猶如人在看到人的面孔時,會不加思索地分辨出面孔的不同;
又如在海邊看到一艘船,先看到船,才看清船上有什麼。
梅洛-龐蒂認為人的身體與心靈是一體的,人的身體是感受到的意義。
人由身體存在世界上,同時知覺並行動。
如人的雙手在相互接觸時,雙手同時被知覺,同時也是有知覺的。
至於人對世界上外物的知覺,一方面是感覺到外物,實則是感覺到受刺激的身體,即當人意識到身體狀況時,就是說身體能知覺到身體本身。
如此即形成軀體意識。
心靈與身體是合一的,而不是刺激與反應連結而成的機械體,因此人身體不同於外物,在腳踏上釘子時,腳馬上彈起,這時痛的是人,而不只是腳。
只有就整體來看,才能更了解人的存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