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教育】 Health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衛生教育是種科際整合的領域,主要是透過教育的過程,促使個人應用健康的原則及實行健康行為。
依據美國衛生教育專有名辭聯合委員會在一九九○年所下的定義:衛生教育領域主要係設計、執行和評價教育計畫,以使個人、家庭、團體、組織和社區能採行積極主動的角色,以獲得、保護和維持健康。
其作法係透過個人教導的過程,增進個人對健康的知覺及知識,及其對本身的認識,培養其自尊心,建立其責任感,而從事行為的改變,同時有能力以建設性方式,參與社區生活,促進社區之團結與責任感,並從事社會改變。
衛生教育專業包含兩個基礎層面,一為理論層面,一為實務層面。
理論層面的根基係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行為科學及生物科學。
透過研究資料及實務經驗,這些知識提供有關個人健康之歷史、研究和未來展望的知識。
此外,目前的流行病學研究、未來的健康目標以及各種健康習慣之有效性等,均被融入於衛生教育的理論基礎。
衛生教育的實務主要分為:(1)衛生教育人員的專業訓練;
(2)衛生教育的組織和行政;
(3)計畫發展之理論和應用;
(4)教育和傳播的方法學及在增進人類健康事務上之應用;
(5)衛生計畫之有效性評價及檢討修正。
美國學者歐拉(LindaEwler)及西奈特(InaSimnett)參照社區醫學之疾病預防的原則,將衛生教育的工作內容分為初級、次級及三級衛生教育。
初級衛生教育的對象是健康的個人,目的是預防疾病的發生,並提升健康和生命的品質,大部分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衛生教育計畫屬於此類。
次級衛生教育主要是預防不良健康情形發展成慢性或不可道的情況,而且使個人回復到先前的狀況,包括使病人改變其不良健康行為或遵照醫囑。
三級衛生教育主要是針對永久殘疾之個案,係教育病人和其家屬如何發揮其所餘健康潛能。
以過著健康生活,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殘障及併發症,病人復健計畫中即有很多三級衛生教育的工作。
由於衛生教育內容涵括甚廣,其實施地點也很多,包括學校、社區、高等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工作場所、復健中心、專業學會、政府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環境衛生機構及心理衛生機構等皆是。
衛生教育的工作型態因時代變遷亦有所轉變。
早如十九世紀末葉,衛生教育的工作係直接從事衛生資訊的傳達,如編製宣傳品及舉辦展覽會等。
在一九四○年代至一九五○年代間,工作型態強調社區組織,以面對面的方式與民眾接觸。
一九六○年代迄今,衛生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政策研擬及計畫設計,綜合使用許多行為科學及社會科學的方法,鼓勵人們從事健康行為,並且改變某些機構、社區及社會的狀況,以去除障礙,使個人能夠採取各種衛生教育人員所建議之行為。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