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齊物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28: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齊物論〕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齊物論〕是〔莊子〕內七篇中的第二篇,與〔逍遙遊〕(參見「逍遙遊」)互為表裡,同為莊子哲學的核心。

 

〔齊物論〕的主旨在說明人的「芒昧存在」、主觀偏執,是萬事萬物之所以有差別的真正原因。

 

(「芒」指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昧」即不明)。

 

究極自然之理,萬事萬物原渾同一體,無所分別。

 

因此唯有超越自我,破除執見,體悟大道,始能達到物我合一之境,明白萬物齊平之理。

 

在〔齊物論〕中,莊子一開始便以「吾喪我」三字點出全篇宗旨。

 

南郭子綦隱(靠)几而臥,仰天而噓,看似形解神離,自稱已達忘我之境。

 

他進而借著天籟(參見「天籟」)、地籟與人籟的比喻,說明自然無所作為,萬物各因其性而發展,不同於人的有意作為。

 

接著莊子開始申論「生之芒昧」的無可如何。

 

人生而有種種情緒變化:「喜、怒、哀、樂、慮、歎、變、熟、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就是說喜怒哀樂、憂慮恐懼,種種心理變化,交錯而至,隨時改變,好似音樂自孔竅產生般無形,也似菌類生於溼氣中般的無根。

 

日夜變化,無法確定其成因。

 

情意如此,形軀亦然。

 

人生而具有百骸、九竅、六臟,但是這肉軀之中,何處才是真我所寄?

 

不過不論真我是否繫於肉軀,肉軀消亡之時也是真我殆滅之際,有生必有死,是人無可逃避的宿命。

 

人生在世,時時受縛於情意形軀,既無法辨識真我,也無法躲避終歸一死的命運。

 

活的時候既不知自己從何而來,終身役役,與物相靡,死的時候也不知自己會往那裡去。

 

於是莊子說:「豈不大哀乎?」

 

對這「人生芒芴」的反省感傷,正是莊子哲學的起點。

 

(參見「莊子哲學」)。

 

莊子接著析論說大多數的人不能忘己,就會執己為有,師心自用。

 

於是根據人的成見執見,借著概念言辭,產生是非、彼此(彼是)、有始無始(時間有限無限)、有封無封(空間有窮無窮)、仁義道德、美醜善惡、利害等種種區別。

 

於是人更加陷於以己為是,以彼為非,爭權奪利、好美惡醜等種種私心私欲之中,無以自拔。

 

如果想泯除成心,不落分別,必須明白「道」的真諦。

 

自然之道是萬事萬物的統一原理,也就是說事物在自然之中原無分別,只是自己而已。

 

至於是非、有無、利害等等分別,都是相對於人的主觀成見而產生。

 

明白這層道理,便可以使人在存有認知上,打破有無、成毀的區分,進而打破基本的權量範疇:有限無限,與物理範疇,以及時間空間。

 

在自我認知上,則可以打破彼此的範疇,也就是破除成心私見。

 

在價值認知上,則可打破是非、美醜、善惡、利害等範疇;

 

從而進一步打破語言概念的限制,體悟至要妙道。

 

莊子稱明白一切事物皆相待而成的道理為「以明」(即以彼明此,以此明彼,參見「莫若以明」、「彼是相因」),一旦打破彼此相待的觀念,自然能認識「道通為一」,無成無毀的實相。

 

如此透過重重的精神解放,從形軀我、情意我、認知我中將真我解放出來,莊子認為人們當可體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物我合一境界。

 

這時人們不但可以從各種相對相待的觀念中解脫出來,甚而可以從生死中解脫出來。

 

換句話說,人們將不再悅生惡死,視死生為大事難題,才能超越生死、成毀界限,視「我」為自然之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後莊子以「物化」(參見「莊周夢蝶」)說明物我合一的道理,正與篇首「吾喪我」之旨相互呼應。

 

莊周夢到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醒來之後不知只是自己作夢呢,還是蝴蝶夢到自已是莊周。

 

莊子稱之為「物化」:我化作物,物化作我,不知究竟我是物,抑或物是我。

 

如此一來我也無法確定自己是什麼,可說「物化」正是「吾喪我」的一種形式。

 

「喪我」不是迷失自我,而是追尋真我的必經階段。

 

唯有不斷「喪失」情意我、形軀我、認知我,也就是不斷打破自我的主觀與成心,心靈才能得到徹底的自由與解放,人們才能求得具有超越精神、達觀智慧的真我,這也正是〔齊物論〕的宗旨所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9 03:3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