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精神分析的美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3:2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精神分析的美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精神分析的美學是以潛意識的升華作用來解釋藝術創造的原因。

 

精神分析學派的開山始祖佛洛依德(SigmundFreud,1856~1939),在一九三○年所發表的〔文明及其不滿〕(CivilizationandItsDiscontents)一書中主張:人類在文明生活中有許多的痛苦、失望、挫折、煎熬。

 

藝術家不同於凡人,在於他可以藉著幻想來放縱情欲,將受現實壓抑的原始本能衝動,昇華成為社會所容許的藝術創造活動。

 

藝術家通常都有明顯的內向性格,如果他不能將內心的不滿轉移成為藝術創作,他就會變成精神病患。

 

因此佛洛依德說:詩人也是一個白日夢者。

 

佛洛依德有關美學的論文包括:〔詩人與白日夢〕(DerDichterunddasPhantasieren,1908)、〔達文西幼年回憶〕(EineKindheitserinnerungdesLeonardodaVinci,l910)、〔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DerMosesdesMichelangelo,1914)、〔論幽默〕(DerHumor,1928)、〔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叛逆〕(DostojewskiunddieVatertötung,1928),以心理分析的技術分析藝術作品和文學作品的心理根源,成為古典精神分析美學的經典之作。

 

佛洛依德之後,瑞士精神病科醫生容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以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Unconsciousness)的概念去分析藝術創作。

 

他認為藝術創作的根源,不能只在作者個人潛意識中去尋找,而是累積在各種族的原始潛意識之中,保存在種族成員的心靈深處,並在寓言、神話、宗教和藝術之中形成所謂的原型意象,甚至夢中出現的恐怖形象,也是原型意象的殘餘。

 

因此藝術創作是使集體潛意識符號化的活動,藝術家並非意志上完全自由的人,而是具有敏銳感受力的「集體的人」(collectiveman)。

 

容格在〔心理學與文學〕(PsychologyandLiterature)一文中說:「並不是歌德創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

 

浮士德是什麼?

 

它是個符號,老早就潛藏在德國人靈魂中的深奧的東西。」

 

佛洛依德的「潛意識」與容格的「集體潛意識」概念,雖然充滿形上學的神祕成分,但卻加深了藝術創作學說的深度,對美學視野的拓展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1 01:52 , Processed in 0.12499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