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熙寧學制改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3:08: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熙寧學制改革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熙寧學制改革或稱熙寧興學,為北宋所行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此次改革發生於北宋神宗熙寧、元豐間,主其事者是時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王安石。

 

王氏的改革構想,初見於仁宗嘉祐三年(1058)十月之〔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其想法仍是本於〔周禮〕「鄉舉里選」之理念。

 

與范仲淹不同處是,他主張完全以學校代替科舉(范氏主張參見「〔條陳十事疏〕」及「慶曆學制改革」)。

 

然而在實際改革中,仍保留科舉,與學校並存。

 

熙寧學制改革的具體措施,並非出於王氏獨議,而是群臣共同之見。

 

據[宋會要輯稿‧選舉三〕,神宗熙寧二年(1069)四月,帝詔群臣議學校貢舉。

 

王氏參眾人之議,於四年二月一日奏請:所有明經科,欲行廢罷,並取諸科額內 原解明經人數,添解進士;

 

令更俟一次科場,不許新應諸科人投下文字,漸令改習進士。

 

於京東、陝西、河東、河北、京西五路,先置學官,使之教導。

 

試進士,罷詩賦、貼經、墨義;

 

令其各治〔詩〕、〔書〕、〔易〕、〔周禮〕、〔禮記〕一經,兼習〔論語〕、〔孟子〕。

 

每試四場,初大經,次兼經,大義凡十首,次論一首,次策三道,禮部試即增二道;

 

中書撰大義式頒行。

 

又立新科明法。

 

除科舉改革外,實行太學三舍法亦是重點之一。

 

主要措施有:施行三舍考選升補法(參見「三舍法」)。

 

擴增太學生人數,由熙寧初的三百人,增至元豐時的二千四百人。

 

擴建太學學舍為八十二齋。

 

實施試教官法(參見「宋學官試」),太學直講人數由八人增至十人,二人授一經。

 

又為配合科舉,更改革太學課程,並以國子監印本為教材,解經係以王安石〔三經新義〕及〔字說〕為準(參見「〔三經新義〕」及「〔字說〕」)。

 

有關太學生待遇方面,除供廩食、免徭役外,並行上舍推恩之法,優秀者可免科舉而直接授官。

 

熙豐改革至哲宗即位舊黨主政後,遂告中挫。

 

科舉方面,恢復試詩賦,解經准用古今諸儒之說或己見,未限王氏之言。

 

學校方面,縮小太學規模,廢止上舍推恩之法及試教官法。

 

至於第三次教育改革,則在徽宗時(參見「崇寧學制改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3 22:3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