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模式】 CommunicationModel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傳播模式是用以解釋、說明、或預測傳播歷程與效果的模式,包括用以解釋人際溝通過程的模式,或用以詮釋大眾傳播媒體傳遞資訊,及其說服性本質的模式。
教育界較常引用的傳播模式包括謝農與威弗(C.E.Shannon&W.Weaver)模式、施蘭姆(WilberSchramm)模式,以及白羅(DavidBerlo)的思想傳播模式等。
其中謝農與威弗的模式是在貝爾電話公司,出電訊傳播的角度所發展出最早的一個傳播模式。
許多後來的模式均以其為基礎而作修正。
施蘭姆的模式即是如此,用以詮釋大眾傳播的歷程。
白羅的思想傳播模式重心,為傳播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參見下圖)。
由於其模式中特別強調傳播的多重管道,與視聽教育理念相通,因此廣為視聽教育界引用。
白羅的模式中所謂的資源(source),或稱為訊源,即是傳播過程的訊息來源,而接受者(receiver)又稱為受訊者,則是訊息的傳播對象,對此二者而言,其傳播溝通的技術與態度,其知識內涵,以及其社會與文化背景均會影響傳播的效果。
白羅模式中的資料(Message)又可稱為訊息,亦即所傳播的訊息內容。
其包含因素的多寡,內容的組織與呈現(處置)方式,運用的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均會影響傳播效果。
而模式中的通道(channel)是指傳播的途徑或管道,白羅特別強調包括視覺、聽覺、觸覺與味覺等多種感官可用為傳播的管道。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